張灼祥校長.黃重光醫生對談 薰陶勝管教 親子提升心理素質

2012-03-15


黃重光醫生:精神科醫生, 前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現為「全人發展中心」榮譽顧問團主席,積極推動學童身心健康發展。三名子女分別任職醫生、音樂治療師和獸醫。

張灼祥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任校長二十多年,現任拔萃男書院校長。

醫生的天職是治療病人,但預防勝於治療。今次作客「校長會客室」的嘉賓精神科專科醫生黃重光,對子女採薰陶式教育法,近年更致力推動家長教育,透過培訓家長,預防兒童出現心理問題。黃醫生與張灼祥校長把育兒經驗帶到心理學層面上,暢談家長的心理素質如何潛移默化子女的價值觀。

張:張灼祥  黃:黃重光  親:親子王

重物質疏於陪伴 損親子關係

張: 現在生活物質充裕,小孩卻缺乏應對能力,家長又過於呵護,以致孩子遇上小挫折就容易放棄,不像我們那一代要自己解決。你認為現時的孩子比以前幸福,還是有其困窘的一面?家長是否太緊張?

黃: 應該說這是一個兩極化現象。在好的方面來說,現今大部分父母更加懂得教育孩子,對孩子有更多栽培;加上科技進步,這一代比我們更幸福。但另一「極」是孩子的心理素質,或所謂「心理堅韌力」較低,人生容易迷惘或(出現)問題。

張: 現今父母有更多教育兒女的知識,但有時會感到迷惘,雖然教育的方法多了,但在某些時刻卻不懂得放手。

黃: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第一角度是從橫切面,即學生的心理;第二個角度是縱切面,即父母對孩子從小的栽培;第三個角度就是父母的心理。從橫切面的角度,很多人覺得孩子的堅韌力較差或沒有推動力,這是心理素質的問題,亦是價值觀的問題。人生總有挫折,但同一挫折不同人有不同反應,關鍵在於心理和價值。如果心理素質高,把挫折當成挑戰或磨練,會激發動力去克服,然後成長;心理素質低的就會被打垮。孩子本身的自尊心較弱,人生價值觀會較迷惘,遇上挫折時會傾向負面;孩子有良好自尊、自信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相信做人要堅毅、勇敢,遇上挫折時就會堅持。父母在培育子女上,因為愛而適得其反,有些父母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顧,但物質源源不絕。

張: 現在的家長為孩子提供「源源不絕」的補習老師,星期一至星期五,天天不同,甚至替子女做功課!

黃: 對,我接觸過不少父母都有幫忙做功課,其實他們的孩子從不欠缺父母的愛和物質,只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限,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而不能給予(孩子)時間;但從孩子的立場來說,又真的需要。另外,有些父母的栽培方法出錯,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但錯在過分保護或控制。

張: 這就是所謂「直升機父母」,一直在子女的上方監視。

黃: 父母過分保護或控制會壓制孩子的本能,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是會長大,孩子有空間才有成長。當然父母害怕子女學壞,但只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能以身作則,孩子從小被薰陶,就會潛移默化父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壞的機會很微。

張: 最近有家長向我求救:媽媽以嚴厲、責罵式的傳統方法教導孩子,但爸爸則較為學術性,較着重研究,父母使用不同教導方法,會否令孩子無所適從?其實孩子很聰明,懂得「走精面」,當父母以不同方法教導時就會失敗,孩子最終成為受害者。

黃: 我非常有同感,有時家長一個「鬆」、一個「嚴」;一個「忠」、一個「奸」;一個做「好人」、一個做「醜人」,這是錯誤的方法。就如剛才所說,最有效的方法是潛移默化,即父母(教導孩子)一致,親子關係和做人榜樣都要一致。父母不一致已是壞榜樣,亦令潛移默化出現矛盾。

學習共存獨處 不過分保護控制

張: 外國的孩子上了大學後,十居其九不再跟父母同住。香港的環境有點不同,大學生除了某些因素,例如入住大學宿舍,否則都會繼續與父母同住,即使已工作,仍然跟父母同住,而且數目好像比以往多。這情況跟以前的小家庭又好像有點不同,你有甚麼看法?

黃: 如果從家庭、親情的角度來看,家人住在一起是福氣,但最重要是關係良好,不要過分保護和控制。另一點亦很重要:明白人的心理需要,需要共存獨處,等如人需要食物,沒有食物就會餓死,但又不可不停進食。就算最好的家庭,如果二十四小時日夕相對,都必定吃不消。

張: 日夕相對未必是好事。

黃: 所以要學習共存獨處。

培育孩子心理素質 從家長教師入手

張: 你認為全人教育的逼切性和需要性在哪裏?

黃: 需要性可從縱、橫切面來看。橫切面即是以個人、家庭、職場、社會、國家(的因素)去決定。人的因素即心理素質,心理素質高的人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良好的自尊心、樂觀、積極、開心和自律,所以在職場、家庭和個人方面可發揮最好的效能。從縱切面來說,即下一代。有人說「一代不如一代」,很多大型流行精神心理病學研究發現,大人與孩子的心理素質都在下降,這是世界性現象。有高心理素質的大人和老師,可培育出高心理素質的孩子,所以必須「兩代同行」,要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先要提升教師和父母(的心理素質),培訓家長和教師,再由他們培育子女和學生。

張: 你們有政府的資助嗎?

黃: 我們正探索所有可能性。當年我出任中大精神科學系主任時,已構想如何改善社會的心理素質。我認為醫學和心理學不能再靠治療,連預防都不夠,而是用強化模式—改善整個人口的心理素質。有心理困擾的人佔人口四分之一;「亞健康」的人,即不算有病但由於各種原因感到不快樂的人,佔二分之一;高心理素質的人佔四分之一,我認為要由治療改為培訓才有幫助。我根據當年的想法及醫學和心理學的理論,深入淺出地簡化出一個「助己助人、愛己愛人」的模式。有了模式就可以設計課程,有了課程就可以培訓,目標不是學習,而是改變。

熱門文章

20歲女生經血異常 確診患 子宮頸癌 醫生揭常用某款廁紙所致︱附 子宮頸癌 成因+症狀+4個預防方法
02-27
春困祛濕|15大祛濕食物及茶療推介
03-06
香港癌症頭號殺手!不吸煙者也會患肺癌 勿忽視3大風險+2大家居因素
03-06
中醫食療|轉天氣小朋友早晚易咳嗽不止 中醫推太子參陳皮湯紓緩 氣管敏感 |中醫爸B
03-06
消化不良可能同心臟病有關?7招教你預防心臟病
11-14

耳朵痕癢 唔好亂撩! 醫生建議4個方法+3個行為改善痕癢
2024-04-25
中大調查:呈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中學生女多於男|中文大學
2024-04-24
2歲男童街市摸魚感染惡菌 或需右腳截肢保命
2024-04-23
脊柱側彎 可影響孩子内臟發育 定期調整免惡化│YM KIDS
2024-04-23
勿用木匙羹接觸 調味料 香料發霉後進食或致癌 食安中心:調味料防霉7招|生活百科
2024-04-22
4歲男童食 雞蛋 後不幸去世 揭嫲嫲處理疏忽惹禍
2024-04-2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