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灼祥校長.許曉暉副局長對談 用中國典籍教養女兒

2011-11-03


許曉暉:現任民政事務局副局長,加入政府前為銀行界精英, 與丈夫育有兩名女兒,分別就讀小一及K1。

張灼祥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任校長二十多年,現任拔萃男書院校長。

新一代家長為管教子女,總會細讀各國出版的育兒書籍,卻忘了中國的經典古籍才是最貼近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教養手冊」。今期「校長會客室」的嘉賓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熱愛中華文化,與張灼祥校長大談「讀經」的重要性。雖然她謙稱自己「半途出家」,卻極注重兩名女兒的德育發展,以《弟子規》和《三字經》等典籍教導女兒,讓女兒以「定」和「靜」的態度面對將來。

張:張灼祥  許:許曉暉  親:親子王

公務繁忙 女兒掀「媽媽爭奪戰」

張: 我知道你讀理科,又由銀行界轉而加入政府。在這年代,很多人會跟你走相反的路,由政府走向商界。你為何作此決定?

許: 這是一個很大勇氣的決定,因為香港給我太多機會。我是從內地移居香港,在一個很普通的草根家庭長大,但無論我,還有我的家庭成員,包括我弟弟,在香港都得到很多機會;長大後發展,亦覺機會處處,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當人口多了,就需要更大的「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有發展機會,但與我成長的年代相比,現在的空間好像少了。我希望可以盡一分力,幫到多少我也不知道,但至少給自己一個機會作出回饋。

張: 你如何管教你的女兒?兩名女兒之間有沒有競爭?

許: 我對着女兒的時間太少,「紅日」(假期)也有工作。我認為最重要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愛錫她們,要多花時間跟她們玩耍。兩姊妹也有競爭存在!家姐立下「家規」,媽媽在家時只陪她,妹妹要走開。這是家姐戲弄妹妹的時候,我在旁聽到的。(笑)

張: 你認為這心態正常嗎?

許: 出現這種心態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我在家的時間少,她(大女)想媽咪多陪自己;另一個原因是大女比較獨立、有主見,愛管東管西,她和朋友玩耍時亦會為大家分配不同角色。

張: 你怕不怕她長大後變成女強人?你現在是副局長,也是女強人吧?

許: 應該不會吧,我會跟她說不要做。我不是女強人,加入政府只為了「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相信「無欲則剛」,加入政府時比較輕鬆。有人替我計算財政的得與失,但這不是我的考慮,私人時間和空間才是最大顧慮。丈夫最初有些反對,但我跟他商量,希望他給我幾年時間服務社會。而且女兒年幼,我所做的事即使有負面影響,亦不會知道,對她們沒有影響;如果她們較年長,我不一定有這份勇氣。

自由教育 多給孩子發展空間

張: 我知道你對中國文化和傳統有深刻的認識,會不會使你在做人處世方面有所不同?

許: 我不敢說對中國文化有很多認識,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懂的只是皮毛,屬「半途出家」。我是理科出身,後來在商界發展,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加上中華文化講求內躬反省,以及以包容、回饋、感恩之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可能因此影響自己的成長和發展。

張: 我很喜歡看小說,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我很喜歡《紅樓夢》,你對四大古典文學有沒有特別喜好?

許: 我比較喜歡《紅樓夢》,但小說我看得不多。因為在中學時代主要是看理科書,但當時看了南懷謹先生和唐君毅先生的著作,當中講述的儒家思想對我影響較深。唐君毅先生的《人生之體驗》,看後更深受感動。

張:《 紅樓夢》是當時中國人社會的縮影,亦可套用在現今社會。當中有提及教育孩子,在大觀園中賈寶玉與「姊妹」們吟詩作對,甚少提到老師;但有一點很重要是提到自由教育,要給予小朋友很多空間。你覺得香港孩子是不是太少時間、空間?

許: 作為母親,我也有此感受,孩子少了時間,尤其是少了玩的時間。小朋友應該多玩一些,現在他們少了發揮,可能是競爭太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朋友跑快一點、多學一些,使他們獨處的時間、思考的時間、探索的時間相對少了。

張: 日前我看了一篇關於中大教授黃念欣的報道,她的兒子讀男小拔,雖然成績不太好,但她完全不介意,覺得兒子只要做到最基本即可,希望給孩子多點空間發展。這點不是所有父母也能做到,因為怕孩子成績追不上;很多時是父母怕子女追不上,而不是子女怕(自己)追不上。

許: 有很多時候,是父母之間的競爭。

教導子女 首推《弟子規》

張: 你有沒有用中國典故或古典文學教女兒?

許: 我有用今日帶來的兩套書教她們。有一個熱心推動中華文化的機構(國際經典文化協會)編寫了這本《弟子規》。機構負責人為了推動中華文化,十多年前辭掉跨國公司的高職層位,還買下幾所幼稚園做role mode(l 樣板),實行「三年三經典」計畫:第一年讀《弟子規》,講孝道;第二年讀《三字經》,基本上是講歷史;第三年是《千字文》,講天文地理,中間還會夾雜教授部分《大學》、《論語》和《中庸》。

張: 我認為不僅幼稚園生,大人亦要讀,但只怕難以「入腦」。你女兒懂得背誦多少經典?

許: 不會的,只要多朗讀幾遍,即使未能背誦,但一提起就會想起部分字句。現在大女已讀了《弟子規》、《三字經》和《大學》,細女不肯坐下來靜靜地背,但也會背一些。另一套我帶來的書是台灣出版,南懷謹和王財貴先生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每一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儒學;第二部分是道家思想,有老子、莊子;第三部分是「啟蒙之學」,有唐詩、《弟子規》和《三字經》等。台灣讀經風氣相當流行,半年或一年可讀一冊,現時已出版了二十冊。

張: 這套書比較深,但我同意在小學時期,雖然聽了看了未必完全明白,但只要懂得背誦,自然有其用處。

許: 對!即使不懂背誦也不要緊,到了某一個階段,有了經驗就會明白。

張: 我記得讀小學時,父親要我看經典文學,我選了《三國演義》,但六年級學生又怎會明白。其實不明白也不要緊,有機會接觸才最重要。按你所知,香港的小學多用這些典籍嗎?

許: 不多,但在熱心團體推廣下,除了他們的幼稚園外,有三十多所學校在課程以外,以《弟子規》為開始去讀經,拔萃女小學今年也開始用。

張: 你認為哪些中國傳統文化適合教導小朋友?

許: 如只選一本,不妨考慮《弟子規》,因為當中講述孝道,也有涉及仁、義、禮、智、信,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甚至講到寫字要端正,因為「字不敬、心先病」;讀書要一本一本看,「方讀此,勿慕彼」,提醒學習要專心。父母想教導小朋友的事情都有提到,可用簡短的字句提醒他們,也提醒自己。

張: 現在的語文科甚少要求背誦,但有人則認為背誦是好事,你有甚麼看法?

許: 我覺得不須為背誦而背誦,但讀了以後就會變得流暢。如果不讀,根本不能欣賞語言的味道。因為語言要由聲音來傳達,讀出來後,才會聽到抑揚頓挫。古代有吟咏、誦讀,民初仍然存在,但現在很罕見,甚至失傳。

熱門文章

方媛分享女兒功課疑揭母女「約法三章」 郭富城堅持與妻女以廣東話交流
03-07
女子帶遇車禍、終生不能自理前夫改嫁 現任丈夫分擔照顧 餵飯、幫忙洗澡無怨無悔
03-07
病房陪愛兒3日直至去世 媽媽傷心辦喪禮 突然收到兒子訊息 結局超荒謬
03-06
唔怕改壞名︱2024 香港熱門中英文名字 榜首原來係呢個名...
03-08
天瑜腸道蠕動失調 暫時只能注射葡萄糖水 爸爸歷55次電療 癌指數已回復正常水平
03-08

新一期《親子王》7-11及OK便利店有售!即睇更多升學教育、教養溝通資訊
2024-04-24
訂枱留假電話 一家8口食「 霸王餐 」 被揭是慣犯 「走數」方法網民斥卑劣
2024-04-24
爸爸泊車疑因 視線盲區 未有察覺 19個月兒子遭輾過頭部重傷身亡
2024-04-24
「謝謝你們讓媽媽這麼幸福」36歲兩孩媽媽腦癌亡 臨終前寫下500字信鼓勵孩子
2024-04-24
珍惜生命│鰂魚涌19歲少女墮樓 當場亡
2024-04-24
碧咸 太太50歲生日大搞派對 晒一家六口溫馨全家福 現場星光燿燿 一舉動認證愛妻號
2024-04-2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