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灼祥校長.陳維安對談 多元化教育 讓孩子「有得揀」

2011-06-23


陳維安:教育局副局長,男拔舊生, 育有兩名兒子,分別十三歲及十歲,均就讀於國際學校。

張灼祥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任校長二十多年,現任拔萃男書院校長。

以往香港教育被評為「填鴨式」教育,但隨着教育改革,本港的教育制度漸趨多元化。儘管選擇增加,但家長依然信奉「名牌」,為讀名校不斷催谷子女,凡事以升學為本,令親子壓力大增。

《校長會客室》邀請了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與張灼祥校長大談教育政策,以及讓孩子多元發展的重要性。

張:張灼祥  陳:陳維安  親:親子王

學習應重視過程非結果

張: 現在的小學生和中學生都要做專題研習,令家長好辛苦;功課愈多,家長愈辛苦,因為家長要幫手做。有些小學做專題研習,一個小學生根本找不到那麼多的資料,亦消化不了,最終還要做一份很厚的報告。你怎樣看專題研習?

陳: 首先要明白專題研習的目的是甚麼。我讀小學時已要做專題報告,有一個專題是做潛水艇的潛望鏡。因為是大考前夕,包括我爸爸在內的大部分學生家長都幫手做。我爸爸是工程師,替我做了一個設計完美的潛望鏡。全班只有一個同學明顯是自己造的,因為他用百貨公司的紙箱來造,雖然對焦不太準,但老師給他最高分。我的得着是,那位同學比我學得多,而我根本不懂得做。

張: 即是這不是今時今日的問題,而是早已存在的問題。

陳: 對!話說回來,專題研習是希望同學通過「落手落腳」做去學習。如果父母幫手,其實無助學習。這不是政策問題,而是父母的取態。

張: 你說得對,做專題研習最重要是過程。我們中學做專題研習,不會要求學生長篇大論,而是要他們講出做的過程。

陳:過程比結果重要得多!

孩子學習 宜平衡長短期效果

張:為甚麼你兩名兒子都讀國際學校?

陳: 主要原因是考慮到傳統學校功課多。二○○○年教育改革開始,我有些同學的子女比我的孩子大幾年,(讀傳統學校)好辛苦。

張: 國際學校功課比較少,講求愉快學習,但愉快學習又是否等同功課少?功課多又是否會令學生不太愉快地學習?

陳: 要視乎不同功課。我兩個孩子不是沒有功課,但他們對於某些功課會特別有心機做,有些功課可以自主,他們覺得有用,這些功課都可以促進學習。相反,有些功課講求重複練習,沒有人會喜歡做,我認為這類功課沒有太大學習意義。重複練習在短期內可以得到好結果,但長遠而言,可能犧牲了小朋友對該學科的興趣。家長要撫心自問,是否正在平衡短期與長期的利益。

張: 我覺得學習西方語言和學習中國語言有不同,學中文對小朋友而言很辛苦,要學筆劃,抄寫很多次才記得;英文是拼音,有些拼錯字也不要緊,只要拼音對了,表達到意思已可以。

陳: 情境不同會有不同結果。我最近跟太太提起,她自小比較愛看中文書,所以她學習中文的過程比兩個兒子容易,因為運用得多。她背誦古文時知道自己可欣賞到原來不認識的事物,明白背誦的意義,但有些小朋友卻未看到當中的意義。背誦不一定不好,視乎不同孩子、不同學習動機,我們應找出孩子有興趣的事,而不是逼孩子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事。

張: 對於「逼孩子」這個論點,我只同意一部分,因為有些事小朋友當時不知道其好處。我回想起來,唐詩、宋詞都是在讀書時背誦,直至現在仍記得。我相信不是所有知識都要背誦,重複練習也分有用的和不必要的。

陳: 我讀拔萃小學時是「零功課」,我兩個孩子讀到小五、小六還是「零功課」。我讀中學時,功課也是自己給自己的,那時意識到自己要做功課,但老師還是不會要求。作為爸爸,我希望小朋友有多一點彈性和時間,找自己的興趣,而父母可因應孩子的興趣安排活動,毋須全力應付學校的功課。

選校忌盲目信奉名牌

張: 我見過不少傑出的學生是來自不同屋邨,最重要是學生能否掌握興趣,好好發揮;但家長相信「名牌」,會很辛苦。有些家長在幼稚園已催谷子女,甚至安排子女一日讀兩所幼稚園,(這些家長)要扣分。

陳: 人生是馬拉松,一早就發力,去到中段自然慢下來。近年大學入學率和大學入學分布,較以往公平,機會也是廣泛地分布,但弔詭之處,是家長反而覺得競爭大了。

張: 為甚麼會有此情況?

陳: 我曾問一個學者,對方解釋以往只有二至三個百分點的學生可以入大學,大部分人並不認識這些入大學的人,所以不覺得競爭大。現在百分之二十五的學生可以入讀本科,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讀副學位課程,市民認識可以繼續升學的人多了,壓力反而更大。家長要想想最適合子女發展的是甚麼,學術之路不是唯一的選擇。哈佛大學前校長講過,過去二十五年來哈佛最成功的兩個學生都沒有畢業,一個是蓋茲,另一個是朱克伯格(facebook創辦人)。

張: 家長或認為,入了大學才不讀是另一回事,最重要是入到去讀書。

張: 我經常跟家長說,香港有很多好的小學,家長應該根據小朋友的需要選擇,最重要是他們讀得開心、讀得上。Howard Gardner(教育學家)提到多元智能,強調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但香港家長似乎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讀書要叻。這種想法是不是錯?

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要取捨。我認為如果小朋友喜歡在競爭大的環境學習,就可以入讀名校。反之,有些學生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有多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類小朋友應找些自由度較大的學校。但是不是名校一定競爭大,非名校一定鬆散呢?我認為不是!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校長和教師團隊都有自己的文化,最重要是家庭和學校的價值觀脗合。

張: 理論上是對,我沒異議。但正如剛才提到,有家長讓孩子一日上兩所幼稚園,他們不覺得有問題,只認為讓小朋友多學一點知識是好事。

陳: 以我的經驗,應向家長說明類似個案的結果。例如我有朋友刻意安排孩子入讀某一所學校,但讀了一、兩年便轉校,因為發現不適合孩子。

張: 這家長算好,有些家長要求孩子一定要捱下去。

陳: 我亦認識一些家長,子女十歲他們仍要餵食飯,因為功課太多,如果由孩子自己吃飯,便可能沒時間睡覺。

熱門文章

方媛分享女兒功課疑揭母女「約法三章」 郭富城堅持與妻女以廣東話交流
03-07
女子帶遇車禍、終生不能自理前夫改嫁 現任丈夫分擔照顧 餵飯、幫忙洗澡無怨無悔
03-07
病房陪愛兒3日直至去世 媽媽傷心辦喪禮 突然收到兒子訊息 結局超荒謬
03-06
唔怕改壞名︱2024 香港熱門中英文名字 榜首原來係呢個名...
03-08
天瑜腸道蠕動失調 暫時只能注射葡萄糖水 爸爸歷55次電療 癌指數已回復正常水平
03-08

高學歷媽媽用精英教育2孩「禁零食/常補習」 卻不如大嫂放養孩子少生病、成績好
2024-04-25
鑽石山校巴溜前輾斃司機 遺2子女正讀中學 前妻哽咽:好似發緊夢咁
2024-04-25
比熊犬 被男童偷走 由17樓拋下慘亡 家長:孩子才7歲「不懂事」
2024-04-25
香港去年世紀暴雨爆發有因?聯合國:亞洲為2023年全球氣候受災最嚴重地區
2024-04-24
謝安琪手握財政大權 大爆17歲兒子明年外國升學
2024-04-24
49歲殉職消防員邱耀文 家屬獲600萬援助金 孫玉菡:展現無私精神 值得致最崇高敬意
2024-04-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