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繼璋】孩子的分離焦慮

2016-10-02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是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經歷過的。

當平常照顧他的成年人要離開一段時間,或不再在他視線範圍以內,他便會產生不安的情緒來,繼而會大吵大鬧。一般來說,這種表現在幼兒達到一歲多會最常見,而隨着年紀漸長,這種行為便會慢慢減少。由於這是每個孩子也會經歷的正常心理狀態,因此一般家長都不會太擔心。只是,我也見過一些比較嚴重的例子,一個幼稚園女生,整整一個學年也不願讓媽媽離開,直至老師出來強行把她帶入班房為止。

對於這些脫離了幼兒期,而仍然戒不掉分離焦慮的孩子,有可能他們是患了一種名為:分離焦慮症(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根據統計,幼稚園學生中約有4%會有機會患上此症。

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會有以下行為:

1.非常不願意與父母或照顧者分開。

2.當父母不在身邊時,他會產生很多不幸的幻想,例如:父母遭到意外,或不再要他們等。

3.不肯上學,或幼兒中心。

4.如果父母不陪同,他們不會到別人家去睡。

5.每次和父母分開,都會抱怨身體很不舒服。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行為,你又可以怎樣去幫助他們?

1.如果你無可避免地要離開一陣子,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何時離開,何時回來,最不好的做法,是找人引開他的注意,然後偷偷跑走。當你這樣突然失蹤,孩子的不安全感只會增加,而問題也並未解決。

2.在離開他們以前,最好讓他們進行一些較為輕鬆和吸引的活動,當他們全神貫注地進行着這些活動,例如:看書、砌積木、或和其他孩子玩,他們對於父母的離開,便不會那麼介懷。

3.說再見的過程,要簡短和清晰,不要拖拖拉拉,或說了再見,又留在原地,令孩子的情緒又再波動起來。

4.如果你要將他留在一間新學校或幼兒中心,最好之前陪他先逗留一會,讓他稍稍熟落了環境,你才離開。

5.有些孩子的安全感依附在一些小物件上,例如:一條毛巾、一隻小小的毛公仔,父母可在上學的頭幾天,容許他們攜帶這些東西上學,以增加安全感覺。

6.家校合作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有分離焦慮症,你可早些與老師溝通,讓他們也適當地給予輔導。

7.外國人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

其實,分離也是可以練習的,由最初可能只是五分鐘,到分開數個小時,父母可以製造一些分開的機會,讓孩子慢慢習慣。

8.無論孩子表現得多麼軟弱,也不要過分嚴厲地斥責,或說一些難聽的話去取笑他,例如:叫他「無膽鬼」,「BB仔」等。因為,這種種舉動,除了損害他的自尊和自信外,一點幫助也沒有!

作者:梁繼璋

東週刊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梁繼璋】子女最懷念的事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放學後 自制力崩潰|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04-20
多 看書,改變你的人生|梁紀昌
2024-04-19
億萬富豪校友的 成功之道 |梁紀昌
2024-04-17
保良局推「 幼小校長與家長同行」系列講座 專家:孩子從小建立正面價值觀 助增強抗逆力
2024-04-15
當 青春期 撞上更年期,如何共舞荷爾蒙變奏曲?|尚瑞君
2024-04-1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