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 Chen】從馬雲辦學校談起

2017-03-01


這兩天大陸網上最「春天」的一條消息是:馬雲辦的學校2月15號開始招生!這家名為雲谷的私立學校投資13億,分四個學部,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 師生比例1:5,馬自任谷主。

我從來不是馬谷主的「粉絲」,所以對他的動向其實並不關心,這兩天我煩的是女兒想轉校。話説我女兒就讀的是全港排名數一數二的神校,本來無驚無險可以入到大學;但偏偏她從小受我的影響太大,上到中一開始對學校那套由來已久的教學理念有質疑有反思。終於在新年後,無比堅定地要求轉去國際學校。理由是,她可以少背一些莫名其妙的皇帝的名字,少做一些她痛恨的艱深數學題。多一些時間學一些她有興趣的科目,比如她可以用一個下午習畫、或好好地學結他。她看清自己大部分同學都會讀醫讀LAW,學校主要為這些學生設計,自己志不在此,此地不宜久留。

她的申訴當然獲得接納,但轉去哪家國際學校,我卻立即陷入了迷霧中。作爲另一個孩子從小在國際學校長大的媽媽,我對本地幾家受歡迎的國際學校其實也是非常了解。國際學校也有國際學校的問題,以爲國際學校就一定是能夠讓孩子讀得輕鬆點、發揮所長的想法是一些媽媽的另一種教育思維誤區。比如女兒心儀的那家國際學校,用IB 學制。IB將大學的思考研究方式放到高中,也並不是一個適合所有學生的學制,對某些主動性和觸類旁通不強的學生來説,IB 是另一個極花時間極需補習才能得到好成績的系統,他們甚至認爲比本地的高考更難。

於是,這兩天,一直和一些教育界的朋友討論此事;於是,我就看到了馬谷主辦學校的新聞。 說實話,在這個時候,我覺得馬所闡述的教學理念正好就是我在女兒學校教育上所踫到的難題。馬雲認爲,教和育是兩個概念,「教」,教授的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對於中國的教育,要一分爲二:「教」非常好,「育」一般,「教」大於「育」。我再加一錢肉緊,拿香港來説,無論本地名校、國際學校;無論哪套教育系統,甚至現在最被人推崇的IB,大部分都是「教」,很少有「育」的部分。相對於「教,「育」是個困難得多的課題。 學校就像一部機器,它對「教」這種標準化的事情已經設定程式,但對需要「育」多過「教」的學生,這個機器就無法正常為他們運行。

「育」的核心是保持孩子的探索心,好奇心,培養他們對音樂、藝術、科學的認識;讓他們有一個空間去了解自己,成長並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向。也就是說,「育」就像是向孩子展現廣闊的宇宙,讓她自己有能力去發現自己的興趣,規劃自己在星際間的航道。而「教」卻是往更專業更深度的方向引導學生。這中間最困難的因素是老師,因爲老師自己也是被「教」長大的,他們也不太懂「育」,又從何「育」起?

當衆人紛紛爭論谷主這家學校辦不辦得好的時候,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他絕對辦得好!首先因爲他有的是錢,他可以砸錢請各領域最優秀的人才來「育」,而不是非要請文憑老師來「教」;其次他還有面子, 他可以把郎朗請來為學生講音樂,誘發到學生的潛能。再加上1比5的師資,也更接近於Home Schooling 的形式。 畢竟不是每個媽媽都夠膽自己在家開課,比如,我女兒列舉她一系列要求轉校的理由時,我也有過那麽一下下 Home Schooling  的念頭,這樣,她就可以盡情閲讀,盡情學畫,盡情唱歌拉琴,但一想她青春期無比敏感的情緒,我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我沒有那麽勇敢,而且孩子成長還是需要同齡人的環境,才能發展社交技巧和保持心理健康。還是找家相對合適她的學校吧。

所以,我女兒是不是應該去申請讀谷主的雲谷呢?對不起,他們暫時只收到七年級。

作者:Lilian Chen

網上圖片

其他文章:【Lilian Chen】美術學院的一道考題

熱門文章

【Vivi Mama】點寫幼稚園求位信好?(附求位信sample)
09-06
聖方濟各大學升格2月後校長麥建華離任 副校長盧鐵榮署任 適時啟動招聘程序 ︱明愛專上學院
03-07
停辦潮|屯門 新一代英文幼稚園 今年8月停辦 校方指受出生率及移民潮影響
03-07
升中| 英華書院 預計1800人爭80個中一學位 僅設網上申請及單對單面試 校長透露擬開辦IAL課程
11-18
升中叩門 |2022/23學年 100間中學「叩門」收生資料
07-15

耀中國際學校 | 項目式學習 為學生培育國際化視野 心繫社會
2024-01-12
如何選擇 IB英語A課程 |Joyce Wu
2023-08-08
Stamford American School 學生掌握學習技能 在急速演變的時代中茁壯成長
2024-02-28
全港 IB 小學名單+學費懶人包
2024-02-01
由傳統本地學校轉讀 國際學校 的最佳時機(三)|Joyce Wu
2023-10-30
由傳統本地學校轉讀 國際學校 的最佳時機(二)|Joyce Wu
2023-10-1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