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sie】北官推STEM教育 常識數學「動手做」

2017-04-10


教育局去年向全港小學發放十萬元津貼,以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而各校如何運用這筆款項,則屬校本決定。Elsie知道,北角官立小學在去年暑假開始,就跟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畫合作,通過檢視及重新編排課程內容,把STEM融入常識及數學科,重點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並鼓勵每個學生都要「動手做」,目的是讓STEM教育能更普及化。早前該校更舉辦專業發展日,主題是「STEM普及教育的初探」,跟三十四所官立小學的老師,分享他們的教學情況。

Elsie早前跟 北角官立小學 校長鄧愛蓮 傾過,知道該校學生在數學及機械人設計方面表現出色,最近更在多個本港和國際賽中獲獎,例如「2017環亞太杯國際數學邀請賽」、「第三屆夢工場系列小學數學邀請賽」、「微型震動機械人接力賽3.0」等,有些數學資優生更取得多項榮譽獎項。

鄧校長說,STEM是近年教學的新趨勢,不少學校從科技的角度出發培育學生,例如教授機械人設計、拼砌LEGO模型等,都是屬於跟電子和機械項目有關的創意活動,雖然該校也有這類活動,但從推動STEM教育的角度來看,這類活動只可讓小部分學生參與,屬於課餘活動或培育尖子,普及度不足。為了可讓更多學生參與,鄧校長說,該校遂把STEM精神、電子學習融入課程,現時主要包括常識及數學科,日後再融入其他科目。

「STEM的重點,就是培養小朋友的探究精神,當我們教授了知識和理論後,小朋友就可運用這些知識『動手做』,並能運用在日常生活,從而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鄧校長表示,常識及數學科內有較多需要探究的活動,其中高小的常識科內,就有不少跟科學有關的課題,為了騰空課堂時間以滲入探索活動,遂跟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畫合作,由中大的專家和校內老師,重新檢視以往的課程,濃縮了一些知識性的課題,再加入不同探究活動。

聽鄧校長說,以往課堂上,理論和實驗較多,但現時會加入探究活動,例如在小四的常識科,會教授火的特性,以往主要從知識層面出發,教授有甚麼東西是助燃,但現時會先教授燃燒原因,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滅火及防火,有甚麼工具可以滅火,這些工具為何可以滅火等。

「在課堂內,有些知識是一定要學,先定下核心內容,然後再加入其他創新知識。」常識科又常舉辦不同探究活動,例如曾邀請學生尋找校內有那些地方生鏽,隨後再在課堂教授生鏽的原因,並請同學思考如何防止生鏽,把學科知識融入生活。

至於數學方面,則主要是善用應用程式(App)和學習軟件教學,讓學生較易吸引。副校長吳丹表示,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對學生來說較難理解,但通過電子教學示範,則較易讓學生明白;另外,通過教學軟件,也可即時了解學生的進度,有助老師調校教學的節奏,也可讓學生習慣使用資訊科技,配合將來社會的需要。吳副校長說,現時資訊科技教育主要在小三以後展開,其中小三、小四學習相關技能,而小五、六學生,在經過兩年學習後,就可以善用資訊科技技能,用於不同的學習範圍,升中後也容易銜接。

鄧校長表示,STEM可說是一種綜合能力,讓孩子有探究精神,讓他們可以動手做及解決問題,而該校的環境及學生能力,也可配合STEM教育。「看到學生很投入,即使本來一些學習動機較弱的學生,請他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能提出很好的建議,參與度也高,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也提升。」

鄧校長表示,每個孩子都有學習權利和特性,學校應給予學生和老師不同空間去發展潛能,而學校在面對新教育政策時,就需要先理解,並因應學生、老師的水平,給予適合支援,這樣才可設計到適合學校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發揮最大潛能。

^北角官立小學在今個學期開始,把STEM引入常識和數學科,增加學生的探究精神。

作者: Elsie陳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Vivi Mama】點寫幼稚園求位信好?(附求位信sample)
09-06
聖方濟各大學升格2月後校長麥建華離任 副校長盧鐵榮署任 適時啟動招聘程序 ︱明愛專上學院
03-07
停辦潮|屯門 新一代英文幼稚園 今年8月停辦 校方指受出生率及移民潮影響
03-07
升中| 英華書院 預計1800人爭80個中一學位 僅設網上申請及單對單面試 校長透露擬開辦IAL課程
11-18
升中叩門 |2022/23學年 100間中學「叩門」收生資料
07-15

如果被 傳統名校 取錄,是否非讀不可?|趙榮德
2024-04-02
7校網派首三志願成功率逾8成 165校未用盡自行分配學額
2024-03-21
小一派位|被遺忘的填表策略|Ian Tsang
2024-03-20
小一面試 攻略︳校長親授小一面試36條熱門題目及答題貼士 個人/家庭生活/常識題
2024-03-19
青衣商會小學 無人機群飛表演+盆菜宴 傳承中華文化 讓學生感受傳統節日氣氛
2024-03-18
做一份不會扣分的測驗卷 八鄉中心小學 改革功課和測驗模式 為學生創造成功|梁永樂
2024-02-2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