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艙媽媽】天使在細節:二胎媽媽引導小姊弟相處

2018-02-21


「一一!過來呀一一!」剛睡醒人還在賴牀的四歲女兒澄澄大聲呼喊,喚叫她親愛的弟弟到來。「呀!」15個月大的一一回應,蹬蹬蹬蹬快步走到姐姐的房裏去,攀上牀沿要與家姊玩。有時候,澄澄投訴弟弟用牙咬痛了她嗚嗚嗚淚流滿臉;又有時候,這位小家姊與小弟弟又摟作一團故作親熱咔咔笑起來。

在旁見著兩個小活寶相親相愛時,當媽的總忍不住感恩歎道:「有兩個小孩真好!」相信世上所有爸媽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與手足可以相處和洽,最怕就是互為嫉妒相爭吧。有些父母,因為害怕第一個孩子接受不了弟妹,就決定不再生,有點可惜呢。

我們家添了多一名頭等艙寶寶已有大約一年,曾有朋友問我是怎樣準備澄澄當小姊姊?除了以繪本教導甚麼「要愛弟妹啊」之類,也可在第二個小孩出生時代為送點禮物甚麼的。這些方法我也曾嘗試,但始終弟弟未出現眼前,澄澄的小腦袋是裝載不了那麼遙遠抽象的事。依我說,向大孩子簡單描述之後可能發生的事,如媽媽要到醫院生弟弟有幾天見不到你不過還有爸爸外婆嫲嫲老師一大堆人照顧你的;然後保持孩子生活如常的節奏,靜待老二來臨就好了。

本是獨享爸媽的愛和關注,怎能再擠進多一個小小孩來?如何引導兩小的相處?答案:天使在細節。英文諺語有云:魔鬼在細節(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同理,天使也藏在細節裏,每天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點滴,就是培育兩小手足情的最好場所。

頭等艙媽媽整理一些我們家引導小姊弟在第一年相處的小竅門,分享如下:

1 先照顧大孩子的需要
在小弟妹剛出生回家的頭幾個月,大孩子的生活日常必然被打亂;他們的惶恐,可能比新手爸媽的焦慮更大。所以,假若澄澄提出想聽爸媽講故事或陪伴玩遊戲之類,即使是時候要哄抱累得發瘋的一一,我們還是盡力先滿足她的要求,但同時說明現實限制(我現在先和你一起讀這本故事,然後我得要陪弟弟睡覺了啦)。

有時候兩個孩子不知怎的奏起「頭等艙二重奏」同時大哭喊,在肯定小兒子的安全後,我是先過去安撫大女兒澄澄--因為滿足心理需要,比滿足新生兒吃喝拉睡的生理需要,顯得更為重要。偶然稍為怠慢了應付生理需要,頂多只是小嬰兒哭個不停;但長期忽略回答大孩子心中「弟妹出現後爸媽還愛我嗎?」的疑問,影響是一生的。

有一本以科學實證研究結果來顛覆普遍認知的育兒書《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大多都是錯的!》(Nurture Shock),裡頭有一章就提到:「兄弟姊妹: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意思就是手足之間能否相處和睦,主導決定權是在老大手中!

只要讓老大滿足於爸媽的愛,無需刻意嘮叨,他們自然會善待弟妹。

2 容許大孩子變回寶寶

大孩子眼看弟妹可以經常被爸媽抱在懷中,又可以躺在嬰兒車裡上街不用費力自己走路,可能會很羨慕,提出想要接受「同等待遇」。有時候澄澄提出要吃弟弟的嬰兒餅乾,要坐弟弟的嬰兒餐椅之類的。

在可行的情況下,我們都盡量配合:想當回小寶寶就由她吧!然後跟她說:「當小寶寶可以呀,但你現在就不能吃糖果,也不能看Peppa Pig動畫了。」點出當大孩子才能享用的特權福利以後,才撒嬌一陣,澄澄就轉身要下來嬰兒餐椅不當BB了。

有時候,大孩子難免有發脾氣哭鬧的時候,甚至出現行為倒退以搏取注意;這時候爸媽可以管教不當行徑,但切忌與小孩子比較:「你仲係(還是)BB嗎?都當哥哥/姐姐了。你看BB幾乖?你這樣那能當榜樣?」縱然已成為大孩子,卻依然是爸媽的孩子啊!只是偶爾想當一回寶寶片刻而已,不用太刻意糾正,由著他們表達就好。無需特別強調他們「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否則只會令他們對這種稱謂有負面的情緒。

3 接受大孩子當小寶寶「公仔咁玩」

剛生下來的小寶寶誰都想抱,身為家姊的澄澄當然也不例外。安排她坐在沙發上,交待得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頸部,確保小嬰兒安全的情況下,我總是讓當時三歲半的澄澄抱個夠。

有時候她要來幫忙捧著奶瓶,拿替換的尿片,盡可能給她機會當「小幫手」吧。即使讓她幫忙更費時添亂,但依然可以讚賞她的用心:「媽媽很欣賞你樂意幫忙照顧呢。」甚至可以多用此句式來「洗腦」:「啊你這樣做⋯⋯澄澄很愛錫弟弟呢!」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前世情人︳4個女兒之父分享湊女心得 養育女兒15件事爸爸須知
2024-03-29
研究︳家長咪亂對子女講大話 影響思考判斷 減低對人信任程度
2024-03-29
教養應該平平淡淡?|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3-28
尋找偉大的故事|梁紀昌
2024-03-27
認識自己的 優點 是一輩子的功課|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3-26
四大常見 教養方式 3種有機會帶來負面效果|何基佑
2024-03-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