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玲醫生】兒童也有情緒病

2018-04-13


小琳(化名)讀小學二年級時父親病逝,此後她對母親極其依賴,每次分離皆感身心不適,更有種種憂慮如害怕家人有意外等。到了中二仍堅持母親要留在校門外等候、每隔十五分鐘要電話確認等。為幫助小琳克服恐懼,醫生以種種認知行為治療來令其適應,包括逐漸延長與母親分離時間、由母親重掌主導權,例如跟女兒約定多久才聯絡一次等,同時亦幫助小琳建立興趣,以分散注意力。現時小琳的情況已較兒時為佳,相信仍需一段時間治療才可完全跨越障礙。

孩子本應無憂無慮,但還是有可能出現情緒病,以焦慮症佔大多數。當中或有遺傳生理因素;此外,若父母表現緊張或過份保護,孩子也會「感染」家人的焦慮;另外,兒童若幼年時未能跟父母或照顧者建立良好依附關係,又或者家中常有爭執、父母不和等,孩童會缺乏安全感,性格便會傾向易敏感或緊張。

焦慮症當中,在幼童身上,最常見是分離焦慮症,他們難以離開主要照顧者,必須寸步不離,如要離開便會表現不安甚至有生理徵狀。至於小學生和青少年身上,社交焦慮症和廣泛焦慮症會較為常見。

社交焦慮症患者害怕被人注意,過份擔心自己的行為表現是否恰當,他們在班上或社交場合中非常沉默,甚至只想盡快離開。他們常被視為害羞,若不妥善處理,成長後問題會更明顯,可以引致拒學,自信心和社交問題。廣泛焦慮症患者則對各種事情有太多和不切實際的焦慮,他們經常感到坐立不安、容易疲倦、難以集中精神、肌肉繃緊,甚至有失眠、胃痛腹瀉等情況。

抑鬱症在發育期前的兒童並不常見,大概只是百分之一,但發病率在發育期後的青少年就逐步上升,而女孩子比男孩子的發病率更高於一倍。所以,家長要是發現兒女情緒問題或上學時才出現身體不適等,應該及早處理,免得因拖延引至症狀更深,影響成長。

作者: 劉潔玲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獲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教女心得︳媽媽教女兒摒棄競爭比較心態 社會觀念錯誤 應從小教導女兒 成功不等於別人失敗
2024-04-27
處理孩子 情緒爆炸 的3個方法|Q媽媽尹起玩
2024-04-27
家長 插班生 |梁紀昌
2024-04-26
耐性 |教養基本功 3招勤練以平天下|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4-26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