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玩得其法可治病】資深遊戲治療師:陪孩子走過死蔭幽谷

2018-04-10


離別依依,是人生必經一課;若然來得太早,太突然,對於生死觀念模糊的年幼孩童來說,可是萬分沉重,甚而衍生各種情緒及行為問題。遊戲治療的介入,讓孩子得以被明瞭;在輔導人員的陪同下,共同探索及了解孩子個人的內心世界,並透過遊戲釋放負面情緒,疏導尤如茅塞的思緒。

遊戲治療表面上看似是治療師與孩子一同玩耍,但有技巧的玩,當中意義殊深,甚而可扭轉孩子的命運。資深遊戲治療師May Chan強調:「遊戲治療並非單純的玩耍,而是真誠地陪伴孩子經歷其內心世界,逐步處理及化解深層的情緒困擾。」


May 選取了一隻綠色的恐龍蛋來代表她如何看待接受遊戲治療的孩子,她覺得蛋上的裂紋就如孩子內心的傷痕,然而,破殼而出的生命需要無比勇氣,更展現了無限的生命力,好比孩子衝破障礙。

 

幼童內心翻滾的哀戚

孩子面對生離死別,未必懂得用言語來表達內心翻滾的哀戚。May 曾經藉著「遊戲治療」輔導一個幼年喪母的小女孩(4歲半),其母親因病逝世。最初在親人眼中,女孩表現得十分堅強,沒有終日鬱鬱不樂,均以為她已接受不幸事實,然而直至其親人發現女孩在睡覺時磨牙切齒,一直持續絲毫沒見好轉,恐防最終引致情緒失控便向May 求助。

據May 觀察,女孩東玩這個,西玩那個,轉換遊戲的速度很快,反映了她內在情緒及思緒非常混亂。而且,在遊戲中眾多玩偶呈現散散聚聚的狀態,此外,女孩很抗拒遊戲輔導結束前的5分鐘倒數,此舉可能引發其與母親分離的痛苦經歷。

May指出:「既然孩子抗拒用言語來倒數,便以孩子喜歡的方法,比如以樂器或拍掌,藉以幫助孩子逐步衝破內心障礙。該女孩不懂得用言語表達思念及憂傷,透過遊戲治療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傷感,從遊戲方式中透露內在情緒及想法,更重要的是得以被理解。當孩子得以被理解,便有足夠力量經歷當下的情緒起伏。」

熱門文章

戒 網癮 四大法則|梁紀昌
05-06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05-11
倫常慘案|日本老夫妻睡夢中身中多刀慘亡 16歲孫認下毒手
05-11
中年好聲音3︱自小因被同學嘲笑 改難聽花名 黃博奪冠感恩老公做最強後盾
05-12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孩子越錯越聰明?為甚麼擁抱 錯誤 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課|英國Leo老師
2025-05-13
倫常慘案 背後的兩點反思|梁紀昌
2025-05-12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5-11
別讓網絡吞噬珍貴的親子時光|梁紀昌
2025-05-10
親子教養︳學習北極因紐特人爸媽如何教子女 3招培養孩子控制憤怒 少發脾氣
2025-05-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