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如何回答孩子關於死亡的問題?

2018-05-31


傳統華人社會中,父母很少會向孩子提及有關死亡的事情。父母應把握機會和孩子談論死亡,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經歷到寵物或親人離世;或接觸到有關死亡的消息,如印尼教堂及警察局接連遭恐襲,造成多人傷亡、四川地震中多名兒童死亡等。這些訊息可能會引起兒童對死亡產生焦慮,擔心不幸事件隨時奪去親人生命。

兒童可從卡通動畫中知道死亡是:(一)非轉易性、(二)生命的終結、(三)不可避免的和(四)有起因的,如生病、年老等。兒童可能從媒體中學到有關死亡的錯誤的概念:如打不死的動物、人死後可重返人間。因此很多學者,如Lee Joo Ok、Lee Joohi & Moon Sung Seek提出家長和老師必須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死亡。

筆者多年來推廣《比比和朋友》課程,教導老師如何促進兒童的情緒健康。課程包括幫助兒童明白導致人們死亡的一些因素,如疾病或動物的生命周期等。老師運用一些自然及不會使孩子感到害怕的方法來跟孩子討論死亡,如與兒童一起閱讀有關親人離世的童書或電影(例子:Charlotte’s Web)、種植或飼養小動物,讓他們經驗動植物的生命循環。這些方法可幫助兒童明白人們面對親人離世時的自然情緒反應,以及學習如何面對哀痛和渡過困難時刻。

略說死因助克服憂慮

孩子提出有關死亡的問題時,家長不用強調死亡的終極性,而是強調如何幫助喪親的人處理悲傷。除了幫助孩子明白死亡是自然定律,成人也要給與他們一個正面的訊息。如果家中有親人離世,家長可簡潔地告訴孩子有關死因(疾病、年老或意外),這樣可幫助孩子克服對死亡的憂慮。

另外,每人表達哀傷的方式會有不同,因此成人需要尊重孩子的表達方式,讓孩子選擇他表達哀傷或懷念親人的方法。孩子可以哭、畫一張畫、談談他的感受,亦可以提出問題,但如果他們不想說話,就要尊重他們。如果孩子過於憂慮有關死亡的事,家長可強調很多疾病可以醫治的,意外也不會經常發生。最重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親人和朋友的關懷,讓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

作者:黃敏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

文章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教女心得︳媽媽教女兒摒棄競爭比較心態 社會觀念錯誤 應從小教導女兒 成功不等於別人失敗
2024-04-26
家長 插班生 |梁紀昌
2024-04-26
耐性 |教養基本功 3招勤練以平天下|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4-26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崩潰日記|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4-2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