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成因 心理生理都有關

2015-12-04


小明在港島區一所名校讀小一,學業成績不錯,但令小明媽困惑的是,他一星期至少有兩晚出現尿床的情況,小明媽試過罵他、笑他,甚至罰他,仍無補於事。

來到診所求醫,筆者也明白媽媽的心情,只希望家長都能冷靜控制個人的情緒,因為若孩子有病,嘲笑和責罰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會令孩子受委屈,心理偏差,打擊自我形象;有時更會引起家庭糾紛。家長倒應該請「醫家偵探」出動,找出病因而對症下藥。

學習控制膀胱

醫生作為「醫家偵探」尋找線索的第一步是問病歷。媽媽說小明兩歲半已經懂得控制大小便,晚上本來不會「瀨尿」,白天小明也沒有失禁,但老師說他近來多去了洗手間。

小明重新出現尿床問題已經排除了發展性膀胱功能遲熟的毛病。其實正常的社會裏,十個孩子有一個仍會在五歲時尿床,一百個十歲孩子仍有一個尿床,有些人用鬧鐘訓練,有些用獎勵協助,更有用藥物減少排尿以避免尿床(腦下垂腺分泌的荷爾蒙類藥物也很安全)。不過,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慢慢學會在熟睡時控制膀胱,應在多鼓勵、少責罰、不嘲笑的方針下,讓他們漸漸控制到自己,急也急不來。

小明沒投訴小便刺痛,也沒有包皮痛或紅腫;而尿道發炎有時會發燒甚至發冷,或會抖震,但亦可以是無徵兆的,檢查也可以是正常,警覺性高的醫生會要求病人驗尿,若尿的白血球高了,便培植到細菌。這是很重要的實證,因為16%患尿道炎的孩子可以有破壞腎臟的後遺症。四成的尿道炎是因小便倒流,需要做超聲波協助診斷,有些更要照放射性腎造影去了解腎臟受損程度,並需長期(五年)服低劑量抗生素,預防腎臟破壞。這是極少數需要服抗生素的疾病,但為了預防腎衰竭,是值得的。

小明沒有腹痛和血尿,驗尿沒有紅血球,照腎臟的X光和超聲波都正常。筆者曾見過六歲的小孩有頻尿和失禁,被發現有很大的腎石,需要手術治療。

媽媽問:「會是糖尿病嗎?」因為她自己和公公都有血糖,怕小明有家族遺傳。小明的尿量其實不多,也沒常口渴,不像典型的糖尿病孩子。若六歲孩子患糖尿病,會是嚴重的一型,可以血酸高,新陳代謝大亂以致昏迷,幸好他完全不是,驗血和尿糖分都不高!血壓、腎功能正常和小便的蛋白也不高,沒有腎病的證據。

情緒失衡所致

加上,孩子沒有抽筋、怪異動作或失神等徵兆,但筆者亦曾見過有孩子尿床是因為有腦癇症,睡覺時有抽筋發作而失禁,所以尿床。二十四小時腦電圖能解釋疑團,如果證實此病便必須以有效藥物醫治,不僅尿床問題,更要醫好腦癇病。

排除這些病理後,也要正視的是情緒失衡。有些孩子因為心理突受刺激和缺乏安全感,也會再次尿床和失禁。假若媽媽常要幫初生弟妹換片,自己便會再次「瀨尿」,可能心理上希望媽媽也照顧自己,不讓BB獨霸母親。小明正是在母親生了妹妹後才有尿床的情況,所以筆者懷疑應與這「妒忌」心理有關。

由於為小明檢查,沒有發現甚麼不正常,因此筆者建議小明父母多點關心他,不要只着重管他的功課,只要求他成績高或要求他要做妹妹的好榜樣,便忽略了其實他仍是小孩,必須愛護和鼓勵,更要與小明玩耍;在妹妹出世後,可買禮物給他,讓他有安全感,分散注意力,才不會妒火中燒,演化為尿床等不自覺的退化表現。心病還需心藥醫,「醫家偵探」也要醫治「家庭」,傳授「心藥」。

編者按:陳以誠醫生於七月出版了新書《醫家偵探》。

作者:陳以誠醫生
著名兒科醫生

獲東周刊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教女心得︳媽媽教女兒摒棄競爭比較心態 社會觀念錯誤 應從小教導女兒 成功不等於別人失敗
2024-04-26
家長 插班生 |梁紀昌
2024-04-26
耐性 |教養基本功 3招勤練以平天下|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4-26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崩潰日記|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4-2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