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校長】Still Face Experiment

2019-01-14


我家孩子已五年級了,年底是不少中學開放的日子,故特意安排孩子去看看。其中一所中學的副校長,分享了一段短片,片長只有兩分四十九秒,後來我回家也上網找來再看,令我有很深的領悟。那是一個名為Still Face Experiment,有人譯作「木無表情實驗」,由美國哈佛大學Director of Child Development Unit的Dr. Edward Tronick提出及進行的實驗,他是依附理論的研究者,實驗說明了依附理論的相互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hips),早在嬰兒時期已開始。

實驗由一位母親和一位六個月大的嬰兒進行。開始時,媽媽和嬰兒與一般母女溝通一樣,母親會回應嬰兒的所有動作及表情,嬰兒亦是如此,因着彼此正向的溝通,二人都很快樂。後來,母親別過臉約一至兩秒,回首面向嬰兒時,已換回一張木無表情的臉孔,母親也不回應嬰兒任何動作及表情,這階段也是讓我最震撼的地方。

Still Face Experiment的圖片搜尋結果

當母親不對嬰兒作任何回應,嬰兒仍然很努力喚醒媽媽的關注,包括拍掌、微笑,重複一些上一階段成功和媽媽連結的動作,可是都失敗,母親仍是一副木然的表情。當所有嘗試都不成功,嬰兒開始處於情緒失控的階段,不安、痛哭、大叫等負面情緒都出現了。當負面情緒也無法和媽媽重新連結,嬰兒甚至嘗試離開,逃避母親的目光。直到媽媽重新關注嬰兒,說話安慰,嬰兒的情緒才得以安撫,重投母親交流的愉快氣氛。

網上也有不少這實驗的短片,另一段是爸爸們做主角的,幾位爸爸做着相同的實驗,結果也是一樣的,嬰孩的反應也是如此。只要當爸爸換來木無表情,都會引發嬰孩的負面情緒。若果實驗由主要照顧者代替父母親又如何呢?若果嬰兒是天生有缺陷如自閉症、智力障礙等,實驗結果又如何?從短片中,我領悟到「愛」,是通過親子的連結而得來的,當孩子浸淫在愛的關注中,便不太需要以負面的情緒來索求「愛」。所以,父母要多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啊!

 

作者: 海星校長

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家長 插班生 |梁紀昌
2024-04-26
耐性 |教養基本功 3招勤練以平天下|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4-26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崩潰日記|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4-23
抗拒感 |有一種凍,叫「阿媽覺得你凍」|Psychologist Parenting
2024-04-2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