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孕婦生B仔 產後抑鬱增7成 分娩男嬰激發炎症 增加媽媽抑鬱機會

2021-02-07


英國 University of Kent 曾做一項研究,他們收集了在現代低生育率組別中296名媽媽的「完整生育史」,以此尋找孩子性別與產後抑鬱的關係。

當中發現媽媽在生男嬰後,患上產後抑鬱(PPD / PND)的機會增加71%至79%,這是非常龐大及驚人的數字。此外,分娩過程出現併發症的機會率增加至174%。

簡單來說,許多已知的抑鬱症狀是與炎症有關,男嬰在分娩時有較大的機會引發媽媽出現炎症,從而增加產後抑鬱的機會。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正面,因為專業的醫護人員能在產前、產後更易評估媽媽的產後抑鬱情況,從而作出適當的支援,令到媽媽在產後得到更多的幫助。

產後抑鬱後果嚴重

從女生變母親,媽媽要同時面對荷爾蒙變化及角色轉變。壓力與無力感交迫,可能令媽媽不知不覺患上產後抑鬱症。精神科專科醫生提醒,如果媽媽持續感到憂傷、自責、不安達兩星期或以上,甚至對嬰兒失去興趣,應盡快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迎接新生命是一大挑戰。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指,研究發現有七成媽媽,產後會出現情緒低落,「生產後頭一兩天情緒有起伏,偶爾會哭,也屬正常。」不過當中約有三成婦女未能過渡,演變成產後抑鬱。「若持續兩星期或以上,出現負面情緒、失眠、集中注意力變差、胃口欠佳等情況,就應多加留意。」

產後抑鬱不宜拖延,「當連日常起居、照顧寶寶、社交都受影響,甚至有些媽媽會後悔生育,覺得做人沒有意思、沒有希望、想方法跟寶寶一起輕生,就必須尋求醫護人員協助,否則情況有機會急轉直下,後果不堪設想。」

要求過高

媽媽對自己要求過高,成為患上產後抑鬱一個主要原因。林醫生稱,「有些媽媽本身讀書、事業也很好,但照顧小朋友時卻變得策手無略,會感到挫敗。」另外,餵哺母乳亦成為媽媽一大壓力來源,「作為醫生,當然也會告訴大家餵母乳對母嬰也有益。只是媽媽不用強逼自己,有時候愈緊張愈難餵,小朋友變相吃得少,又可能出現其他問題,加深媽媽的抑鬱。」

服藥不可怕

產後抑鬱屬情緒病,很多媽媽因此諱疾忌醫。林醫生指,治療過程並不可怕。「有些媽媽可能在母嬰健康院,跟姑娘聊聊天,解決一些育嬰煩惱已經可以。」如有需要,媽媽們亦可以選擇見臨牀心理學家或精神科專科醫生,「兩者都會跟病人聊天,而後者在需要時,會使用藥物如血清素幫助媽媽。」

血清素可以平衡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有助穩定情緒。「一般服用兩至六星期會見效,媽媽的無力感會漸漸消失,有心力面對挑戰,做個好媽媽。」林醫生補充,血清素副作用不多,「最常見為腸胃不適,會在兩星期內消散,不會影響認知功能。如果媽媽想堅持餵人奶,醫生亦會教導如何計算服藥時間。」

做好準備有助防抑鬱

初為人母、懷孕期或生產時不順利、本身有抑鬱傾向的女性,都較其他媽媽易患上產後抑鬱。林醫生提醒,媽媽們要放鬆心情,「照顧小朋友不是付出幾多,就能收到幾多。其實是我們跟著寶寶走,不是迫著寶寶跟我們走。不要常與其他人作比較。」

她又提醒準媽媽,「寶寶出生後會相當忙碌,因此要在懷孕期間做好準備,預備多些幫手,如聘請工人姐姐、陪月等。這樣對自己以及另一半都會較好。」

輔導服務及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社會福利署24小時熱線 :2343 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 (24小時): 2466 7350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24小時資訊熱線: 2112 9900
衞生署母乳餵哺熱線 :3618 7450
衞生署24小時健康教育熱線: 2833 0111

熱門文章

BB要抱住先肯瞓覺點算好? 把握黃金時間 7招建獨立睡眠習慣
06-05
0至6歲理想生長速度表 幼兒半年至沒有增重/長高 或是生長遲緩︱幼兒成長
03-04
媽媽分享︳ Trouble 2 的確好麻煩又難湊 女兒大了全部麻煩竟變甜蜜回憶
02-11
改名|新生嬰兒改名的4大禁忌
11-14
BB來臨了 ! 10幅向大眾宣布喜訊的幽默 相片
05-18

母親 |養兒方知阿媽好 外婆的5大支援是新手媽媽最強後盾
2024-03-16
上奶食療│11款上奶催乳湯水及食療 催乳按摩手法
2024-01-23
坐月餐單 | 營養師分享30日坐月餐單 8大 坐月宜忌 逐個解構
2023-12-28
產後情緒|新手媽生子後1年情緒極不穩 總認為兒子是負累:聽到哭聲就覺得煩
2023-04-18
產後抑鬱|中醫茶療+運動+按摩治療方案 出現19個症狀宜盡快求醫
2022-08-17
產後減肥|38歲兩孩媽用半年減走73磅 由三方面入手逆齡回春 附減肥方法
2022-06-0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