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逸健博士】要教育 先聆聽

2020-01-14


看了題目後,相信有很多父母心裏都嚷著要說:「我有聆聽啊,不過好似聽咗都冇用,佢哋唔會聽返我講!」。也難怪,其實我們也不一定都能掌握聆聽真正的意義。

首先,聆聽是真聆聽,並不是帶著批判的態度和濾鏡。舉一個實際例子:小朋友回來告訴一位媽媽在上課時跟鄰座同學因事爭吵,最後驚動老師給責怪了,他覺得很委屈和沮喪。若果你是那位家長,你會怎樣處理這個情況?現實是那位家長在「聆聽」過後,就給她的孩子一頓教訓,認為無論如何在課堂上都應該要保持肅靜,希望他能回睡房好好反省。家長認為她的確聆聽了並分析當中誰是誰非,那亦是她一直選用跟孩子溝通的方法。然而她不太了解為何小朋友日後跟她的關係會逐漸遠離,也不會常常主動告訴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各位父母讀者,這些事也曾發生在你和子女的身上嗎?你也會常常帶著批判是非黑白的眼光去跟小朋友溝通嗎?我當然不會認為要教育孩子是非對錯是不恰當,只是當他已在學校得到老師的教訓後,父母的角色就只是重覆老師的教訓嗎?

那孩子的情緒有誰來聆聽了?

真正的聆聽有一個簡單法則,就是無論你同意對方與否,你也要嘗試了解對方的感受,因為沒有人可以否定其他人的主觀感受。而當你能放下自己的批判去聆聽小朋友的情緒,你倆是真正的聯繫上;而教育往往能在這個情況下事半功倍。返回上面的例子,若家長能先將那鼓因為聽見自己孩子因行為而被老師責罰的憤怒放一邊,用心聆聽他跟你說的委屈和沮喪,好好安撫他(因為被老師責罰,無論是因為誰是誰非,對小朋友來說都十分難過),當他明白到原來父母在不同情況下都會愛錫他,那他之後會細心聆聽教導的機會就會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情緒得到照顧而健康發展。家長也不用過份擔心子女日漸長大後會跟自己慢慢疏離,因為你們一直在建立良好的信任和支持。

若你希望能對子女發揮影響力,你首先要讓自己接受他們的影響。

作者:馮逸健博士

其他文章:

【馮逸健博士】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崩潰日記|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4-23
抗拒感 |有一種凍,叫「阿媽覺得你凍」|Psychologist Parenting
2024-04-23
「這個 才藝 要不要繼續學下去?」5個幫助家長做決定的建議
2024-04-22
你貼對標籤了嗎?|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4-04-2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