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爺爺奶奶帶孩子,和老人溝通的六個技巧!忙碌的父母一定要看!

2015-01-23


 隔代教養是傳統的一種家庭教養方式,随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别是在農村,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競争加劇,年輕的父母對教養子女能夠分出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隔代教養這種教養方式在家庭教養中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選擇將孩子交由父母教養者越來越多,“隔代教養”已經成爲我國目前不可忽視的一種社會現象。 老人帶孩子,一直備受争議。年輕人工作忙,尤其是在大城市,不少老人背井離鄉來幫子女帶孩子。自家老人幫着帶孩子當然比交給保姆放心,但老人在餵養、護理和教育孩子上,又常常與子女發生矛盾,鬧得不愉快。 在隔代育兒中,怎麽跟老人溝通,才能讓他們聽得進你的意見呢??不妨試試下面幾種辦法:

1.親切地說。

不論對父母還是公婆,年輕人都要心懷尊重與感恩。俗話說“老馬識途”,老人的人生經驗總有值得學習的,需要尊重;辛勞了一輩子,晚年還要來幫着帶孩子,需要感激。 想給老人提建議,晚輩不妨先甜甜地叫聲“爸”、“媽”,或者送他們一些小禮物,再輕描淡寫地談事情。老人往往不好意思反駁,覺得這些小事兒和晚輩的孝順比起來不算什麽,很容易接受和改變。

2.有重點地說。

朋友跟我抱怨說,女兒病了,請老媽來幫忙。早上跟老媽囑咐得周到詳細,幾點吃藥、幾點喝果汁、幾點吃午飯……可晚上回家一看,老人給孩子吃錯了藥,果汁還剩了半瓶。我告訴他,跟老人說話要有重點,否則老人會覺得繁瑣、記不住,甚至覺得自己不被信任而生氣。 叮囑老人,挑最重要的事說就可以了,比如一天三次吃藥,這樣老人就不會因爲事雜而混亂了。

3.找“權威”說。

老一輩人往往​​相信“權威”。 這個“權威”可以是專家,也可以是書本或老人認爲“權威”的人。比如,老人一定要把食物嚼了餵孩子,兒女提意見,老人往往會反駁:“你小時候就是這麽被我拉扯大的。” 此時,如果換成一個來家做客的護士朋友說句話,就可能讓老人改變觀點。再如,女兒的話老媽可能聽不進去,可女婿來說,丈母娘就很容易接受。 小區裏其他家長的育兒經往往也能成爲老人的“權威”。究竟老人信哪一套,因人而異,還是看性格。

4.在適當場合說。

想對老人提意見,最好别當着孩子、家人、鄰居、醫生等的面。老人往往很要面子,被當衆一說,會覺得很下不來台,不但不會改,還會更加固執。老人特别高興時也不适合說,否則讓人掃興。 散步、睡前看電視時,成功說服老人的機率會比較高。

5.讓第三代說。

不少老人往往振振有詞,讓子女無可辯駁。此時不妨先順着他的意思,等“謀劃”一番後,讓孫輩來說。比如通常老人慣孩子,總帶他們去吃垃圾食品,兒女可以給孩子多講吃菜好的故事,如小白兔吃蘿蔔所以跑得快,山羊吃嫩草所以爬山高,大力水手吃菠菜所以有力氣……不露聲色地“策反”孩子,孩子也會主動要求吃“菜”,老人自然就“投降”了。

6.借自己的缺點說。

和老人在育兒觀念上有沖突,不妨反着說,即告訴老人如果不怎樣做,孩子就會變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樣。對公婆可以用自己當反面教材;對老媽可以“犧牲”老公。 比如告訴婆婆:“我媽慣着我吃糖,所以現在牙齒老疼。” 對老媽說:“你看孩子爸懶得啥也不幹,都是婆婆小時候給慣的。”注意别反過來說,否則就如同指責老人在教育自己子女上很失敗。

假如上面幾招你都用遍了,老人還是不聽。此時試着想想,老人的觀念或許并不是全無道理。畢竟,在愛孩子這一點上,你們是完全一緻的。 隔代教育像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如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情感,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适度,正确的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感情,兩代人共同營造一個有利於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父母不能把教育孩子推給老人,面對孩子,老人永遠是輔助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熱門文章

方媛分享女兒功課疑揭母女「約法三章」 郭富城堅持與妻女以廣東話交流
03-07
女子帶遇車禍、終生不能自理前夫改嫁 現任丈夫分擔照顧 餵飯、幫忙洗澡無怨無悔
03-07
病房陪愛兒3日直至去世 媽媽傷心辦喪禮 突然收到兒子訊息 結局超荒謬
03-06
唔怕改壞名︱2024 香港熱門中英文名字 榜首原來係呢個名...
03-08
天瑜腸道蠕動失調 暫時只能注射葡萄糖水 爸爸歷55次電療 癌指數已回復正常水平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