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容】高危期關顧高危學生

2016-07-28


防止自殺委員會的進度報告顯示,只有兩成自殺學生曾被診斷有抑鬱等精神病,比例偏低,相信有漏網之魚。報告建議加強識別及支援高危學生,包括培訓老師,由精神科資深護師入校等。有人批評報告的建議不是治本方法。但為了應對九月開學的自殺高危期,我認為加強識別和支援是即時可行的措施。事實上過往一些青少年自殺個案的父母和老師,都表示事前亦不察覺明顯跡象。

一般而言,自殺問題,有心理、遺傳和環境因素,而抑鬱、焦慮或重性精神病等精神健康問題,約有一半患者會在十八歲前首次病發。一般來說,青少年的抑鬱徵狀,包括在家中他們會訴說感到很疲累,並比平時睡得更多;長時間把自己關在房中,不願與家人接觸;很容易發脾氣,與父母、兄弟姊妹發生衝突。在學校裏,他們出現學業成績倒退;不能準時完成功課;功課表現變差,學習欠缺效率或有缺課情況。

社交上他們會減少與原先的朋友交往,而傾向與有抑鬱情緒的朋友結伴;部分人會試圖用酒精或藥物處理情緒困擾。

至於青少年抑鬱症的風險因素,包括:近親家族成員有抑鬱症病史;女性(少女病發率是男性的二至三倍);較敏感、情緒化和容易焦慮的人;不愉快的童年生活,例如缺乏照顧或被虐待;貧困、弱勢社群;有學習障礙或學校適應問題,例如被欺凌;經歷生活巨變,例如家人離世,患有惡疾,父母離婚;缺乏可信任的朋友;患有其他精神問題,例如焦慮症、藥物濫用或重性精神病等。

青少年沒有成年人的經驗,不懂得判斷自己是否有精神問題,或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社會對精神問題存在歧視和標籤,亦令他們不敢向家人、朋友或老師求助。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師若能增進這方面的知識,並對精神健康問題持正面態度,將有助辨識或協助青少年處理精神健康問題。

作者:張笑容

獲頭條日報轉載

其他文章:【張笑容】趁暑假讀好書

                   【張笑容】邏輯後果

熱門文章

袁詠儀高壓管治 令兒子逼出情緒病 向老竇投訴換一個媽咪:太自我中心
05-11
車婉婉爆跟生父特殊感情一部位完美遺傳  感謝生父一點助兒子成長  罕爆為寶貝仔感內疚 即時娛樂
05-10
7歲女童患淋巴癌徘徊生死關 曾換肝及3次骨髓移植 主題樂園演出圓夢
05-10
7歲仔突發高燒無法行動被誤診流感 媽媽機警回想1事 救子一命
05-10
劉德華 罕見分享愛女日常 12歲劉向蕙校內「炫父」暖心舉動獲讚乖女
05-05

倫常慘案|日本老夫妻睡夢中身中多刀慘亡 16歲孫認下毒手
2025-05-11
跑馬地禮頓山單位失竊 印傭涉偷逾$20萬現金 女戶主報警
2025-05-11
中年好聲音3丨新手爸 李創偉 罕談照顧仔女 「好辛苦」籲有仔趁嫩生
2025-05-11
葵涌石籬邨12歲仔與母家庭瑣事嘈交 驚動警員上門調查
2025-05-11
袁詠儀高壓管治 令兒子逼出情緒病 向老竇投訴換一個媽咪:太自我中心
2025-05-11
7歲仔突發高燒無法行動被誤診流感 媽媽機警回想1事 救子一命
2025-05-1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