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生轉讀閩僑 唇讀少女陪開學
2016-09-02

楊恩華在內地出生因早產發生醫療事故,最終只剩下五成視力。小學時一直就讀內地的主流學校,直到小六突然患上白內障,視力急跌至一成,大受打擊下令他變得無心向學。直到中二轉讀特殊學校及遇上二胡,帶恩華走出黑暗,14年更隨家人移民到香港,入讀心光學校。
擔心追趕英文進度
在心光學校完成中三課程,楊恩華轉到閩僑中學繼續學業。昨日首個開學日,恩華表示,心情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之前來過學校幾次,發現設施齊全,老師和同學很友善,但仍需要時間適應校園。」他坦言,自己最擔心的是追趕英文課程和適應主流學校的學習方式,又希望可以盡快認識新同學,「家人反而沒有擔心,認為視障人士遲早要融入主流圈子。」
楊恩華又透露,當初選擇閩僑中學的原因,緣於對中史和文學感興趣,而該校亦提供相關科目。被問到再次踏足主流學校,會否勾起過往的傷心事,性格樂觀的他直言,「今次心態不同,當時選擇離開(校園),今日選擇進來。」由於已考獲二胡十級證書,恩華期望日後考入演藝學院或中央音樂學院,從事二胡演奏及教學工作,又或者執起教鞭,教授中文和中史科。
芷君:很大鼓勵
而與他經歷相近、曾讀心光學校的「唇讀少女」曾芷君,昨專程陪伴恩華開學,並以過來人分享如何面對和適應新的校園環境。她表示,很高興遇見一名努力上進和富音樂才華的師弟,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和鼓勵,「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最重要是認真和用心學習,不要怕錯,多作嘗試,即使達不成目標,過程已是學習新的一課,同時可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很多問題自己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法。」
芷君直言,能再次重返中學的課室,令她想起自己當日在英華的開學情景,「當初跟着同學步向班房,但在門口企了一陣,不知老師來了沒有,幸好有一班同學用好開心的聲音叫我入去,亦有同學主動幫我找位子。」
當年中文大學開學禮,芷君跟校長沈祖堯。(資料圖片)
想出國體驗
回想中學生活,芷君表示很感恩,「每朝回到班房,同學都很熱情,還記得鄰座的同學幫我拉開椅子,感覺到她伸手出來時真的好開心。」她又說,雖然心光的課程大致與主流學校相近,但曾擔心自己追不上學習進度,亦怕在使用點字機時,聲音太大而影響同學,「其實融合教育需要雙向,除了要主流學生接納我們(視障學生),亦要我們踏出一步適應。」
芷君失明、弱聽兼手部有觸感障礙,三年前憑自創唇讀閱讀凸字,並在中學文憑試中考獲三科 5**佳績,成功通過聯招入讀中文大學翻譯系。轉眼間三年過去,芷君將升讀大學四年級,芷君在言談間透露對繼續升學的期盼,「海外升學是其中一個考慮,好渴望親身接觸其他文化,除了是生活體驗,亦給予自己一個學習機會,提升生活技能和適應能力。」她又說,父母最擔心自己的健康,但長大後已逐步放手,現時她入住大學宿舍,學習獨立生活。
記者 曾愛芳
星島圖片庫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