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月教路】 谷奶、 無奶 都有辦法
2016-10-12

BB剛出生,新手媽媽最擔心未必係點湊B,反是點餵母乳。因 無奶 又驚 谷奶 又怕,乳房脹痛發炎更加唔知點算好。到底要點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輕鬆餵哺母乳?
解答這些問題前,讓我們了解一下乳房的構造:
乳房大小與奶量無關
專提供陪月服務的 PN Postnatal Centre 經理Meble(下圖)指出,每個乳房約有 15 至 20 個乳小葉,每個乳小葉都有一個輸乳管,把乳汁輸出給 BB 吸啜。
一般來說,生產後兩至三天,催產素刺激乳腺分泌乳汁,期後靠BB吸啜,刺激媽媽腦下垂體,促進乳液分泌。各人的乳小葉量相同,故乳房大小跟奶量多寡無關,反而是後天因素影響,而所謂的「後天因素」包括:
留意三大後天因素
1.是否積極餵哺
所謂「有求必有供」,這為黃金定律,故BB一出世,媽媽要埋身勤力餵哺,最好每兩小時一次,愈餵得密上奶愈好。就算有原因餵不了,亦要勤力泵。若然在BB出生首三天都能做到埋身勤力餵,就不會不夠奶水。
2.病理性原因
人體 70%是水,從西醫角度,若飲水不足,就無水做奶,故懷孕前,我們都要飲 8杯水,到餵哺母乳就要飲更多,最起碼 12 杯。此外,足夠休息亦很重要。休息唔夠,新陣代謝慢,奶量自然受影響。
3. 體虛血弱
中醫都有關於奶量的看法,認為母乳乃媽媽人體的精華,故脾虛、血虛、氣虛,自然缺乳,故應對症下藥,以食療或穴位按摩來催乳。
首三天奶量不用多
Meble強調,有件事新手媽媽要特別留意:「就係好多媽媽一開始餵母乳,就問點解咁少。原因係BB剛出生的首3天,所需奶量並不多,吃很少已足夠,故媽媽的奶量相對亦不用太多。反而後來BB愈長,才需要多些,但都只是講緊2安便可,故新手媽媽剛開始餵母乳時,不要過分緊張,反而放鬆些,更容易有奶。」
谷奶多吸啜
相反,若新手媽媽好好彩,奶水充足甚至谷奶,都要留意,因為谷奶,一般都是沒餵好。若然谷奶好簡單,Meble話,多給BB吸啜便可。
但她亦提醒,要分清楚谷奶和炎症。「谷奶係整個乳房變硬。處理方法,只要餵哺或泵清便可。若谷奶不被理會,又或沒排清,有機會出現倒塞,這時摸個乳房不像谷奶時整個胸硬晒,而是只有一丁點硬塊,屬早前徵兆,同樣做法,讓BB多吸啜或泵清,又可加上向前輕輕推按,把硬塊推出便沒事。」
炎症都泵奶
「否則不理會,或處理不好,有機會形成乳腺炎。初時乳房紅腫,感到痛楚,為紅腫期。再不理會,成為潰爛期,會出現發燒、骨痛、嘔吐等症狀,便要看醫生,並由醫生處方消炎藥和抗生素。此時最好不要餵哺母乳,但還是要泵清,以保持奶量,否則,擔心會收奶,要留意!」
撰文:馮淑玲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