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黛琳】如何和學前兒童談論死亡

2016-12-16


貝貝今年三歳半。疼愛他的二姨最近患上感冒,突然不幸去世,家人不知道怎樣向孩子解釋這一件事。       

死亡是人生最難面對,也是不能避免的問題之一。孩子和我們一樣,面對親人死亡的時候,需要哀悼,也會有很多有關死亡的疑問。很多父母親會認為孩子還小,會被這敏感的話題傷害,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向孩子表達。到底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夠幫助孩子理解這件事情,舒緩內心的困擾呢?

幫助孩子避免不必要的罪咎感

學前兒童會以奇幻思維(magical thinking)去理解他們的世界。他們會容易把親人的死亡歸咎於自己,覺得死亡是一種懲罰,因而產生罪咎感。例子:妹妹的意外是因為自己前兩天討厭妹妹搶自己的玩具;外婆過世是因為自己不乖。長期下去,會引發焦慮、抑鬱和其它身心病。所以,要幫助孩子明白親人的過世和他們無關,直接破解他們的奇幻思維。 例如,外婆的年紀已經很大。

以開放的態度和孩子談死亡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已經有機會接觸死亡。童話故事和電視會傳遞死亡的信息。大自然的規律,公園裡樹葉的凋落,昆蟲和鳥兒的死亡,也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生命的有限。然而,限於認知發展的局限,學前的孩子並不清楚死亡的永恆性(permanence)及不能逆轉(irreversibility)。 他們會認為人可以死而復生。 家長可以簡單的身體功能解釋給孩子聽:「叔叔過世了。他的身體不會動了。他不會走路、唱歌、畫畫、跑步了。也不會吃飯和睡覺了。」家人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不停地向大人提出有關死亡的疑問。

避免委婉的言詞

大人出於好意,委婉的言詞容易讓孩子感到困惑。「他會永遠睡下去。」「他遠行了。」等言詞,可能會令孩子害怕睡覺或者與家人出門,生怕一睡不醒;或者在未有心理準備下,被人離棄,造成長期陰影。

適當地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

大人的情緒變化,孩子一般能夠感受得到,但是不一定能夠理解原因是甚麼。如果大人避而不談,可能會令孩子感到困擾,認為死亡及其帶來的情緒變化是一個不能觸及的話題,也會對大人無所適從。只要不是把孩子當成承擔自己悲傷的對象,家長可以適當地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哀傷,及對已故者的思念, 藉此,也讓孩子有機會明白家長和抒發自己的情感。

維護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可能會因此擔心其它家人或者是自己的安危。例子:外公年長生病去世,家人可以向孩子說明,如果父母親生病、或者孩子自己生病,不代表他們會死亡,病完是可以康復,從新上學和上班的。外公因為年紀很大,身體才停止運作。又例如文章開端的例子,孩子可能在大人的言談間,聽到二姨的去世和感冒有關,從而產生對於自己或者家人感冒的焦慮。在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家人有關感冒的解釋。

平時生活的流程也盡量不要打斷。有規律的生活能夠幫助孩子過渡。也請盡量安排一位和孩子親近的家人,繼續像平時一樣,愛護、陪伴及照顧孩子。

給孩子悼念已故者的機會

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悼念儀式,但是不必強逼孩子參加喪禮。 孩子可以透過畫畫、唱歌、燃點蠟燭等來紀念已故者。 如果出席喪禮,預先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知道喪禮的細節和流程。適當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緬懷離世者在孩子和自己生命中的貢獻和過去的美好時光, 讓故人和他帶給家人的養分,永遠活在自己的心中,滋潤生命繼續向前走。

照顧好自己

你可能也會懷着各種複雜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不要要求自己能夠解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或者依然像平時一樣稱職。就算讓孩子看見自己軟弱的一面,也是可以的。有需要的時候,尋求親人的幫助,讓自己休息一下,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思路。

如果發現孩子持續出現倒退性行為,睡覺、進食產生困難,身體出現不明由來的不適,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請尋求專業協助。

 

作者:莫黛琳

網上圖片

其他文章:【莫黛琳】以遊戲和想像認識孩子的開學心聲

                  【莫黛琳】不幸的複製和重寫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前世情人︳4個女兒之父分享湊女心得 養育女兒15件事爸爸須知
2024-03-29
研究︳家長咪亂對子女講大話 影響思考判斷 減低對人信任程度
2024-03-29
教養應該平平淡淡?|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3-28
尋找偉大的故事|梁紀昌
2024-03-27
認識自己的 優點 是一輩子的功課|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3-26
四大常見 教養方式 3種有機會帶來負面效果|何基佑
2024-03-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