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樂】慣性流產
2016-12-23

得知成功懷孕後,準媽媽當然非常高興,可惜不是每次懷孕,都可以順利誕下健康嬰兒,尤其在早期懷孕(頭三個月),媽媽便要面對流產的風險。
婦女於早期懷孕時,流產的風險大約是一至兩成,而隨着懷孕周數增加,這風險會迅速下降,如到第七周看見嬰兒心跳會下降至少於一成,到第十二周更下降至少於百分之一。所以傳統上懷孕到三個月才可報喜,亦不是沒有道理。
另外,流產風險亦會隨着女士年齡增長而增加,三十五歲以下的大約是一成半,三十五至四十五歲的是兩至三成,而四十五歲以上的可超過五成。這是因為隨着年齡增長,胚胎基因不正常的機會亦會增加;雖然大部份流產的原因未必能夠確定,但相信是胚胎異常的關係。
有少數女士會出現重複流產的情況,故對於重複流產三次的女士,醫生便建議做特別檢查。導致慣性流產的原因包括父母遺傳基因異常、女士子宮結構或血液凝結功能異常,或女士有容易導致流產的抗體。
檢查後如果發現了流產原因,可以用針對性治療,例如利用試管嬰兒治療的新科技種植前遺傳學篩查(PGS)以排除胚胎基因的異常,或用手術方法糾正子宮結構異常;個別病例亦可考慮非針對性的治療,例如服用阿士匹靈或黃體酮等等。當然,患者於治療前須跟醫生諮詢。而如果找不到原因,亦不需憂慮,數據上,這群婦女最後能夠成功順利懷孕的機會亦高於六成。
作者:生殖醫學專科醫生 陳世樂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