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育成 】 沈詩鈞 爸爸:天才是要靠父母撻着

2017-01-15


沈振雄,你未必識,但他的細仔 沈詩鈞 ,卻無人不曉。

 沈詩鈞  7 歲在英國讀預科;9 歲入浸大;現在18歲在UCLA任教授。 

 沈詩鈞 的哥哥沈怡謀,14歲入牛津大學讀數學,現在25歲,在大學教書、做研究。


 沈詩鈞 電郵給記者在美國的近照。

是過程不是IQ

兒子都是「神童」,沈振雄卻非常抗拒這兩個字。「我從來唔幫他們驗 IQ。兩兄弟有次貪玩話要驗,我話絕對唔得!唔可以!

「知道自己IQ高,會以為成功是靠聰明,而不是努力。我見過太多小學好叻的學生升唔到大學,因為遇到失敗,質疑為何自己聰明點解失敗,從此一沉不起,忘記過程才最重要。

「我從不讚兒子叻,只讚他們準備足、有花心思、肯跟人合作、放棄玩樂時間等。就算失敗,都是過程出問題,可以改善,跟孩子能力無關。」


沈怡謀當年以17歲之齡,在牛津大學數學系獲一級榮譽畢業;並跳升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牛津最年輕的博士生。

孩子教育全在父母

記者曾要求沈振雄推介育兒書,他說從不看這類書,教仔經驗全由實踐得來,而父母角色最重要。

「有否聽過黑龍江農夫的故事。農夫是文盲,但兒子每做功課,農夫都拿着一本書坐在兒子身旁看,兒子見爸爸不識字都看書,自己都看書。」

「我常說,父母要犧牲。你自己打機、玩電話,上網,怎能怪孩子打機、玩電話、上網?」

 沈振雄沒電話,只用電郵跟朋友聯絡,更加沒FB、IG。大仔有智能電話,卻只裝wechat、skype等溝通apps,限自己一天只檢查兩次。 沈詩鈞 更只用傻瓜電話,打出打入。

 大仔 8 歲家裏才買電視; 沈詩鈞 到 9 歲仍不看電視,沈振雄認為,電視看多了,會覺看書悶。「就像經常吃辣再吃白飯,會覺淡而無味。就算所謂的益智電視節目,亦不應看,因資訊可從書本、閱報得來,為何一定要看電視?」

「然而很奇怪,講緊的『犧牲』,只是放棄手機、上網、電視和玩遊戲,有紀律地朝學習的目標努力,但一直以來,接觸有錢或基層的家庭,無論父母或孩子,都只有 1% 至2%能做到。」

 

下頁:沈振雄的 8 大育兒心法

熱門文章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陪伴 和真誠的交流勝過物質堆砌 6個溫暖小瞬間 讓孩子感受愛
05-02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05-06
《東張》何太宣布將離婚!稱義務為何伯追450萬呻「白做」:3個月後就自由喇
05-12
為圓血癌兒子心願求「特權買Switch 2」 遭任天堂拒絕 媽媽怒轟:無人情味
05-13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媽媽的不耐煩,是向家人求救的訊號|尚瑞君
2025-05-14
三大要點鼓勵孩子建立 良好飲食 ,嘗試新食物|Psychologist Parenting
2025-05-14
孩子越錯越聰明?為甚麼擁抱 錯誤 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課|英國Leo老師
2025-05-13
倫常慘案 背後的兩點反思|梁紀昌
2025-05-12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5-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