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健】關掉父母的GPS

2017-03-14


Connie 的女兒 Natalie 早上經常賴床,因怕她會遲到,所以Connie會預早叫她起床,花上差不多半小時的功夫,才能將她喚醒。但當Connie往外地工幹,Natalie由父親 Adam 帶上學時, 女兒卻沒有賴床,順利起床、梳洗,並回校上課。

Phoebe 抱怨兒子 Jason 十分被動,除非父母提醒,孩子是不會主動「叫人」或打招呼,但朋友卻勸她不用擔心,因為當她不在時,Jason會主動跟其他人打招呼,很有禮貌。

Andy 及 Joey 的兒子嘉俊在家吃飯很慢,只吃少許,便要父母餵,而且有偏食的情況,但幼稚園的班主任馮老師卻向父母表示,孩子與其他幼童沒有分別,都是自己完成飯餐,且沒有偏食的問題。

究竟以上孩子的表現對父母有甚麼啟發?

顯而易見,父母成為了孩子的「導航工具」GPS (全球定位系統),所以當缺少了「人肉 GPS」時,孩子便意識到要啟動自己的 GPS,主動回應當時的情況,執行角色所需的任務,包括吃飯、打招呼及起床回校上課。

筆者想起自己開車上路的經驗,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依靠GPS引路的話,即使走過多次,也未必認得路,皆因當自己依賴導航工具時,腦袋便會騰出空間,接收或處理其他訊息,甚或懶惰起來,關掉了自己內置的認路功能。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也一樣,父母越是介入孩子的生活,微觀地引導孩子要這樣做、要那樣做的同時,孩子便自然沒有啟動自己的 GPS,而靜候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少自主思考的機會,減弱了他們自我發展的空間。運用 GPS,雖然能增加安全感,但卻減弱了自我導航系統的發展。

那麼,要孩子聽話還是獨立?兩者要取得平衡,才能使孩子健康發展。

雖然孩子的GPS不是絕對正確,但父母也需留給他們有錯誤及自我糾正的空間,不必事事費心費力,追求完美,反而,可以以提示代替指示,例如:「 我們現在要開飯了,但你的玩具仍然在飯桌上。」「叔叔望住你,好像要跟你打招呼。」「我正等你吃完飯,跟你講故事,但你仍未吃完。」

父母如在親子問題上有困擾時,可嘗試關掉父母的GPS,減低對孩子的期望,促進孩子確立自我的導航系統。

作者:余國健

相關文章:

【余國健】好問題勝過好答案

【余國健】化解罪咎感

熱門文章

戒 網癮 四大法則|梁紀昌
05-06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孩子越錯越聰明?為甚麼擁抱 錯誤 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課|英國Leo老師
05-13
張致恒 老婆雯雯呻冇錢交租被業主趕走 倒數最後9日瞓街 連發30個post絕境求助
05-13
袁詠儀高壓管治 令兒子逼出情緒病 向老竇投訴換一個媽咪:太自我中心
05-11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孩子越錯越聰明?為甚麼擁抱 錯誤 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課|英國Leo老師
2025-05-13
倫常慘案 背後的兩點反思|梁紀昌
2025-05-12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5-11
別讓網絡吞噬珍貴的親子時光|梁紀昌
2025-05-10
親子教養︳學習北極因紐特人爸媽如何教子女 3招培養孩子控制憤怒 少發脾氣
2025-05-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