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小隨港華研直資 有策略考慮
2017-04-03
傳統名校香港華仁書院計畫轉制直資辦學,為期半年的諮詢展開之際,直屬的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日前亦突然宣布探討轉制直資辦學,校方今晚舉行家長簡報諮詢會。有直資中學校長友好分析指,華小做法是「進可攻,退可守」。
同步轉制謀結龍
華小突然研轉直資,外界形容是回應直屬中學港華擬轉直資的「漣漪效應」,據聞華小擬轉直資是近期拍板,令港華甚感意料,甚至研究轉制的小組報告,亦沒有華小「同步」轉直資的預案。友好分析,今次華小擬轉直資是要與港華「拍住上」,「中小學同樣是直資辦學,可尋求結為『一條龍』辦學,反之如港華轉直資,華小維持津校,兩校的直屬關係亦須『脫鈎』,加上華小須維持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校網隨遷校而改變,收生較為被動,對學校發展並不穩定。」
華小校長陳岡早前表明,現時直升港華的畢業生多來自東區,以回應有傳港華憂慮華小遷校後,會影響收生質素的說法。友好認為,華小轉直資後全港收生,生源不再限於灣仔與東區,無疑回應了港華對生源質素的關注。
然而,聽聞港華對與華小結成「一條龍」直資中小學有保留,「百分百取錄的話,比例較直屬還高,恐會扼殺其他地區與學校畢業生入讀港華的機會,也變相把收生自主權讓給華小,似乎未必是港華轉直資的原意。」
冀抵銷「脫鈎」震盪
其實教育局容許直資中學在收生安排有自主權,可按傳統與教育目標,制訂合理的收生標準,所以港華與華小即使「脫鈎」亦可重新訂立銜接安排,「比如預留一定比例的學額給華小,或在取錄學生時『分兩條隊』,亦可達到效果。」
既然「一條龍」未必成事,友好分析華小擬轉直資亦看準「天時地利」,「華小明年遷到北角丹拿山新校舍,硬件上較有優勢,加上本身的口碑,轉直資確實綽綽有餘。」友好坦言,直資小學憑辦學特色往往受到家長熱捧,故華小轉直資是一條出路,抵銷與港華「脫鈎」的震盪。
華小研轉直資,無疑是期望港華在擬轉直資的諮詢過程中,爭取「化被動為主動」,對於諮詢帶來甚麼影響,值得繼續觀察。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