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爸與返工媽】不想這是場戲
2017-06-19

小朋友天生就是戲子。煮飯仔、玩具屋、扮司機,通通入戲,然而對手(家長)往往hea 住演,斷了戲,樂趣自然少。
家長唔交戲,原因很多。根據阿豬爸非正式自我統計,大致可分為兩類:1) 忙、2) 懶。但無論是忙還是懶,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點:無心裝載。
試分析以下例子 (承蒙阿豬媽允許轉述) :
—————————————
一個週末的早上,只有我和阿豬在家。我忙於做家務,阿豬則自己玩。我抹地時,阿豬捧來一碗木製的「食物」。
「媽咪,俾你食㗎。」阿豬說。
「好好好」我說完,就連忙「um um um」扮吃,然後繼續抹地。
我「吃」完後,阿豬卻沒有走開,只呆呆的看著我。我抬頭看他,在眼神中看見「等待」二字。
「我食完㗎喇。」我感到壓力,希望阿豬不要等。
「你抹完地繼續食啦。」阿豬說完,就將「食物」放在餐枱上。
很明顯,我這位「食客」表現欠佳,導演不滿意,要我來多個take。我也邊抹地邊檢討自己剛才的表現,發現真的白費了廚師一番心機。
抹完地,我發現餐枱上不但有食物,還放好了一雙筷子。
「我終於抹完地喇,可以慢慢食喇!」我說。阿豬聽罷,跑過來看著我認真地「吃」,眼神閃閃生輝,充滿喜樂。
「我食完喇,請問呢個餐有冇飲品?」我問。
「有㗎有㗎!」阿豬答。他跑去玩具櫃,忙了一會,最後用一套樂器給我調製了一杯飲品(他說是『特飲』,幸好沒叫我加$6)。
我「吃」得滿足,廚師兼導演也心滿意足了。我順利離座,繼續做家務,阿豬就繼續忙他自己的事(好像去了「洗碗」)。
—————————————
阿豬爸曾經在同學把test tube倒來倒去時,把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著《演員的自我修養》看得津津有味,領悟到要投入角色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投入,就是告訴自己「我就是食客」(不是扮食客),然後自自然然就會做食客做的事 (不是扮做) 。
未能投入,是因為沒有全情投入享受親子關係。演戲如是,跑跳如是,閱讀如是,飲食如是。老套一點說,孩子上學去,他們就會跟同學去玩,不再給你一個角色去演。
小朋友心水清,真情假意是看得出來的。常常拆穿劇情或拒絕投入的大人,都會妨礙孩子在假想遊戲中發展創造力、解難力、認知力、協作力,更阻礙親子關係更上一層樓。何不把握難得的機會,放下身段,拾起童真,跟孩子盡情演戲?
–阿豬爸@湊仔爸與返工媽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