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榮博士】幼童眼睛檢查的時機和重要性
2018-02-20

之前兩篇文章以肥B跟爸媽對話的形式告訴新手爸媽們關於初生嬰兒的眼睛及視覺發育狀況,希望以較為輕鬆的手法, 讓他們對自己嬰孩的成長有更大的了解和樂趣。
筆者自己也是兩孩之父,明白作為父母是時刻也著緊小孩是否健康的成長。除了對小孩細心的照顧和觀察之外,在適合的時機讓小孩接受合適的視力及視覺檢查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小孩年紀少, 就算眼睛有狀況也多數不能清楚表達, 受過專業訓練的兒科/眼科醫生及眼科視光師會運用合適的檢查,去判斷嬰孩是否患有明顯的先天視覺/發育阻礙, 繼而配合適時的治療,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筆者就曾經在和朋友的飯聚中,覺察到朋友未滿一歲大的嬰孩相比於同齡的嬰孩的身體郁動很少,多安靜的躺在嬰兒座。經過簡單的檢查後發覺嬰孩不幸患有先天性眼外肌肉運動障礙,其中一隻眼睛的活動被限制,因為那障礙可導致嬰孩視覺上的混亂如複視(Diplopia), 推測這亦因而令她整體的運動發育遲緩(Motor Delay)。幸好經轉介到眼科醫生後,小孩得到了合適的治療並痊癒,健康活潑的成長。
那麼可在嬰孩年紀多大時讓他們接受檢查呢?專業團體如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美國視光師協會等均建議嬰兒可早至六個月大就第一次接受一些簡單但有效的檢查。正如先前兩篇文章指出一歲以下嬰兒的眼睛及視覺其實仍在不停發育中,檢查的內容就會對應個別嬰孩的年紀/發育狀況,一般會測試嬰兒瞳孔對光照的反應,嬰兒眼睛有否穩定的注視能力(Fixation)及對移動物體有否有適度的追踪能力,也會用特別的方法去粗略檢查嬰兒的視敏度(visual acuity),當然亦會特別留意嬰兒是否不幸患有一些先天性的眼疾如罕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 (Retinoblastoma) 而需要即時的醫學治療。
如果在最初的檢查沒有發覺嬰孩患有先天性視覺/發育阻礙,幼童之後可在三、四歲就學前做一次詳細的眼科視光檢查, 這年紀的幼童的眼睛機能已近乎完全成熟發育,認知能力也足以完成檢查, 而且如果在這年紀發覺到視覺問題如雙眼高度屈光差異 (Anisometropia, 俗語稱鴛鴦眼)、斜視及與其相關的弱視 (Amblyopia),大多也可藉由合適的治療去改善狀況,為他們繁重的學習先好好準備。在這次學前的詳細檢查後,一般建議要配戴眼鏡或有特別狀況的幼童依據醫生/眼科視光師的指示定期覆診;沒有配戴眼鏡及沒有狀況的幼童則最少每年半至兩年再接受一次詳細的眼科視光檢查,確保眼睛健康。
資料來源: https://www.aoa.org; http://www.hkspo.org.hk/en/
作者:江志榮博士
註冊眼科視光師(第一部分)
其他文章:
【江志榮博士】BB 致親愛的爸爸媽媽 – 關於我的眼睛及視覺發育 (二)
【江志榮博士】BB致親愛的爸爸媽媽 – 關於我的眼睛及視覺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