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容】當獎罰失效

2018-06-29


傳統上,師長習慣採用獎勵和懲罰,以改變孩子的行為,即是若他們順從大人的要求便給予獎勵,相反便給予懲罰。但已有很多研究證明,用獎罰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只是短期有效,長期不但失效,甚至會帶來傷害,使他們失去自信心。

獎、罰帶來的問題多多,皆因喜歡獎勵的孩子,只是依賴獎勵的刺激才有好行為,而不是因為做了正確的事而產生內在良好感覺的回報,久而久之,獎賞要愈來愈巨大,才能達到刺激效果。至於懲罰,長遠來說孩子或會用三個R來回應。第一是反叛(Rebellion),就是不甘再屈服於大人的強迫,而決意要爭取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是報復(Revenge),就算損害到自己的將來,也要為自己平反和反擊。

第三是退縮(Retreat),既然被發現做錯事會有懲罰,於是日後便想辦法偷偷摸摸,不被人捉到。此外,慣常被懲罰的孩子,或會認定自己是個壞人,因而感到低自尊。

人的行為猶如冰山,水面的部份是看得見的行為,水面以下是看不見的部份,是行為背後的情緒、想法和渴望。孩子若有不良行為,例如說謊、欺凌同學、欠交功課、侮辱師長、不服從指示、欠缺學習動機等,背後原因可能是喪失了自我價值、能力感和歸屬感,於是企圖透過不良行為來尋求關注、獲得權力、尋求報復或表達自我放棄。若大人只顧處理看得見的不良行為,而沒有回應看不見的需要,便是沒有處理問題的核心。當大人只用懲罰處理不良行為,孩子會愈感到喪失自我價值和歸屬感,因而激發更多更嚴重的行為問題。

換個角度,不良行為是孩子向師長發放的「求救信號」,是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注和幫助。

作者:張笑容

文章獲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唔怕改壞名︱2024 香港熱門中英文名字 榜首原來係呢個名...
03-08
天瑜腸道蠕動失調 暫時只能注射葡萄糖水 爸爸歷55次電療 癌指數已回復正常水平
03-08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專家教路︳家長3大錯誤教養方法 容易導致孩子變成物質主義
2024-05-17
把先天不足的兒子培養成法學教授 天才教育的經驗之談|梁紀昌
2024-05-17
該如何健康有益、優雅又不失禮的 比較 呢?|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05-16
勿讓沉迷 上網 害了孩子|梁紀昌
2024-05-15
媽媽分享|一時心軟畀小朋友用 社交媒體 影響正常社交 6大方法改善問題
2024-05-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