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9歲入大學】沈振雄:我在育兒路上做對了的9件事
2018-07-18

大囝怡謀14歲進牛津,細囝詩鈞9歲入大學,同一屋簷下有兩位數學神童,在眾人眼中,是遙不可及的成功。然而,一手培育兩人的爸爸沈振雄說:「想成功,聰明不是最重要!」
原來,兩個兒子小學成績只是普通,大囝全級排名約頭三分之一,細囝成績更差,屬中游以下。沈振雄嘴角上揚笑說:「有一次派測驗卷,怡謀數學21分,詩鈞英文28分,其實我好開心!因為這代表我有機會去教導他們。經過這樣的挫敗,他們才願意改變。」
二擇其一 成功靠專注
對沈振雄而言,孩子成功的定義是有能力解決問題:「成功,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他深思一會,舉出一個例子,解釋成功其中一個過程是靠專注,「怡謀熱愛打乒乓球,曾在全港性比賽打入16強。我跟他說,如果拿不到全港第一,你在這一行是沒有機會。不幸的話,如果你得罪了權貴,他不給你出賽,你再努力也不能成功。若你選擇繼續讀書,打乒乓球就是一個嚴重的干預。於是,他深思熟慮後,選擇了學業,放棄打乒乓球。」怡謀能透過思考,平衡兩者利弊,進行明智的決定。沈振雄形容這是一個成功的舉動,否則他都不會有今天國際學術界的成就。
有人可能會不認同沈爸爸的教育方式,可是沒有人能質疑他對兒子的關懷和真誠。他從來沒有強逼兒子做過任何事,每當到了重要關頭,他只會從旁給意見,決定最後還是兒子做的。
^沈振雄大囝沈怡謀牛津博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