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Tsang】小一自行收生的真相
2015-11-19

永遠搞不清的自行收生機會率(小學篇)
下星期一就要公布下年度小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申請結果,在預計5萬多位申請人當中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但其實大多數的失望並非出於偶然,因為在事前已經可以肯定,有3萬位以上申請人會必然在這階段落空。背後原因很簡單,就是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名額根本只有2萬多個,超過五成的申請人在參考過往分配結果後,便應該一早已有心理準備需要參加第二階段「統一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機會率遠低於50%
話雖如此,但大家一直以為根據教育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大概應該會有接近一半申請人可以在此階段獲得分配學位,即機會率應該會有一半左右。但大家忽略了其中部分申請人(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在遞交申請表一刻已經肯定可以取得學位,在計算機會率時便不應該連同這批申請人一同計算之餘,亦要先把分配給他們的名額也一併扣除才能反映事實情況。所以直接來說,「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成功率一直都被錯誤詮釋。
實際只有兩成多名額供申請
所以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根本並沒有五成名額供所有申請人分配,在近年平均只有兩成多的名額可以真的讓所有申請人符合資格申請,而在最差情況於大概一百所小學之中會因「必收生」申請人數超過預計三成,而必須限制其他(乙類)申請人的名額在兩成水平。所以在扣除了1萬多位已有兄姊在校而必獲取錄的申請人,實際上過去兩年是在4萬多名申請人中只有11,000多人才可獲分配學位,機會率只有2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