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樂】小一殺校潮再現洶湧
2018-10-10

經歷去年龍年效應及末代雙非,小學剛經歷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可謂慘淡收場,就連地區名校也難以倖免,甚至較去年慘跌3成。唯一收表數目沒影響,甚至逆市上升的贏家竟然是「短命學校」。家長報名前,請三思⋯⋯
本學年受龍年效應出生率創高峰影響,約有6.57萬名小一學童,而下學年則預計下跌約8000人,達至5.73萬人。我經常說,這堆數字對家長而言意義不大,因為不應因學生總人數高低,而放棄「最愛學校」。不過,總人數對學校而言,就是生死攸關的指標,今年慘況,不少校長看到剛過去自行階段的收表數目「嚇到腳震」,尤其北區、大埔、元朗等等,部分學校只收到個位數表格,可預見縮班、殺校潮勢必重臨。
不過,已報讀心儀名校的家長注意,名校雖然收表數目較少,但同樣都用盡自行分配階段的學額(即總學額一半),甚至過半因必收生侵蝕統一學額。20分或以下的學生家長,仍是勿抱太大期望,否則失望愈大。
至於為何「短命學校」會不受影響?原因是,有不少家長誤信短命學校升中的Band 1比例達33%,所以前仆後繼小一報讀。不過,家長必須清楚,小學升中的banding 比例,會因畢業生的中一編班試表現而調節,換言之,當短命學校有第一屆的畢業生,升中banding能否維持33%,實在難以預計。家長若以買概念股的心態替子女報讀「短命學校」,到出業績才知回報低,那就後悔莫及。
我曾於教育局推出短命學校時,介紹過一兩間,但並非所有短命學校都能達到質素,家長需審慎考慮質素,不是當前的所謂升學數據。
作者:梁永樂
圖片只作參考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