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Tsang】何謂派位策略?(一)
2018-11-01

踏入十一月份,已經在9月底遞交《小一入學申請表》的家長,將會於本月26號得知子女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取錄結果,所有幸運兒的家長都需要在該月28或29兩日,親身到獲派小學進行註冊程序。
40%以上可獲派學位
根據過往數據,預計今年在5萬多名申請者之中,應該有40%以上、即兩萬多人可以透過「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派學位,所有未能成功獲派的申請人,便會自動被安排在2019年1月26至27日「统一派位」階段填寫《選擇學校表格》,結果將於2019年6月1日公佈。
每位申請人機會均等
很多人認為,其實整個派位制度當中能否獲派只是純粹受運氣所影響,而事實上基於「統一派位」制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以公平的方法分配學位,減低個別申請人可以像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提高獲派機會的可能性,很自然地運氣必然成為這個制度中的主要因素。
多元選校配合子女需要
話雖如此,基於整個派位制度分為「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統一派位」階段的甲、乙兩部分,不同的家庭情況理應將不同需要的申請人分散到不同學校之上。可惜過往絕大多數家長對於香港現時學校的認識都非常之低,對於少部分學校過份執著,完全忽略這些學校是否適合本身子女,而寧願依靠所謂口碑去盲目選擇。實際上,所有申請人不應該出現一模一樣的選校意向。
珍惜每一次機會
那麼,家長只要珍惜並善用每次選校的機會,避免一些實際上無謂的選擇,例如只為一些虛無的叩門機會而申請一些根本完全不可能獲派的學校,確實是可以透過合理的選校组合,將整體可以獲得理想派位結果的機會,提升到接近完美的地步。
待續……
作者:Ian Tsa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