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嬰孩鼻塞
2015-12-08

嬰孩經常或長時間出現鼻塞及流鼻水,會令呼吸困難、飲食吞嚥困難、睡眠不穩、又哭又吵。如果家長們任由孩子鼻腔內充滿鼻涕而不清除的話,寶寶的鼻黏膜就會發炎,鼻涕也會愈流愈多,而鼻涕更會流向喉嚨和耳朵,容易引發中耳炎和咽喉發炎。
鼻塞成因
嬰幼兒出現鼻塞及流鼻水的成因如下:
(1) 感冒
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鼻翼兩側微紅,有的伴有發熱。這是由於寶寶的肺氣不足,風、熱或寒邪入侵,鼻黏膜嫩弱,呼吸道抵禦能力差,容易感冒,引起鼻塞。
(2) 急性鼻竇炎
主要表現為:有鼻塞、流膿鼻涕、張口呼吸等,較重的還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可累及鼻竇黏膜,使其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阻塞竇口引起急性鼻竇炎。
(3) 鼻痂
主要表現為:鼻痂黏附於鼻腔外口或深處,阻塞狹窄的鼻道。鼻黏膜每天都會有正常量的分泌物,由於寶寶不會擤鼻涕,媽媽若沒有及時給寶寶清除鼻腔裏邊的分泌物,會使分泌物積存在鼻道,時間久了,積聚的分泌物會乾燥變硬而形成鼻痂。
(4) 過敏性鼻炎
鼻敏感屬中醫學「鼻鼽」範圍,是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尤以有家族遺傳史,情況更為明顯。臨牀上有長年性發作和季節性發作兩型,成因多為肺脾腎三臟虛弱,無力抵抗外邪(敏感原)。治療要從根本着手,以補氣固表,培脾益腎為法;多由真菌、塵蟎、昆蟲的分泌物、動物皮毛等引起。主要表現為:鼻塞明顯,噴嚏多,常流涕。
(5) 異物堵塞
主要表現為:一側鼻腔堵塞,通氣不暢,若繼發感染,黏液逐漸變為膿性;如果異物停留過久,可使鼻黏膜糜爛,長出肉芽,流血性鼻涕,發出臭味。這是由於幼兒好奇心强,有時愛把一些小石頭、小積木塊等小東西往鼻子裏邊塞。
家長須知
爸媽們可以做些甚麼,幫助緩和嬰孩的鼻塞:
1. 用涼開水加鹽清洗鼻孔(用小棉棒輕擦)。
2. 用橄欖油清潔滴鼻孔(適用於鼻痂鼻塞,能軟化鼻痂)。
3. 用吸鼻器(吸鼻器可以吸出鼻屎,也可以吸出鼻涕,能減輕鼻塞,但留意避免用力過度誤傷孩子)。
4. 按摩:媽媽用拇、食兩指在寶寶鼻翼兩側自上而下揉摩三分鐘,再揉壓迎香穴鼻翼兩側旁一分鐘,當鼻腔有熱感時氣息就通。
5. 避免接觸塵土、動物皮毛、羽毛等過敏源;花粉播散的季節,不帶寶寶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
6. 居室裏經常抽濕除塵,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7. 不吃辛辣食物、烹炸食品及海鮮,不吃生冷寒涼;多吃新鮮蔬果,多喝白開水。
食療篇
紫蘇辛夷茶
適飲月齡:兩歲及以上
功效:補益肺氣、宣通鼻竅
材料:黃蓍2錢、紫蘇葉2錢、辛夷花3錢、紅糖適量
做法:
1.將所有中藥材洗淨,放入煲內加入約四飯碗水中浸約三十分鐘
2.將(1)煲滾後,加入紅糖
3.轉中小火熬約三十分鐘即成
作者:彭明慧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獲東周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