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社區大爆發】手足口病或可致命

2019-08-07


本港最近出現零星的幼稚園手足口病小爆發,多名病童入院。專家指,手足口病患者若出現嚴重併發症,足以致命。近期,不但本港手足口病活躍程度處高水平,連帶日本等東南亞國家,病例亦持續增多。建議家長加倍留心子女有否相關病徵,以及做好預防措施。

本港近年的手足口病個案,主要集中在幼稚園或日間護理中心等兒童密集生活的地方爆發。兒科專科醫生曾志豪指出,原因是由於五歲以下幼兒,不但本身抵抗力較弱,同時也較易忽略手部清潔,再加上幼稚園內與同學接觸頻繁,共處機會及密度愈高,病毒愈易互相傳播,因此幼稚園經常成為爆發熱點。縱觀近十幾年,本港或鄰近東南亞其他地方的手足口病爆發,均以幼稚園、小學等為主。


兒科專科醫生曾志豪

曾醫生強調,很多家長誤以為當病童的皮膚紅疹徵狀消失後,即代表已痊瘉,其實不然,因為患者的分泌物,於六周內仍具有傳染力,如果此時貿然讓孩子恢復上學,並非明智的做法。讓已受感染但未及時被察覺,或只屬已初步痊瘉,但仍有傳染性的病童回校,這都是造成此症出現爆發的原因,家長不可不察。

手足口病是甚為常見的幼兒病毒傳染病,主要由四類腸病毒,包括腸病毒、柯薩奇A、B 型病毒、小兒麻痹症病毒及伊科病毒引起。但不論哪種病毒,傳染途徑都大同小異,病毒都存在於患者唾液、鼻水或喉嚨分泌、水疱膿液或排泄物中,因此雙手一經接觸病毒,再擦拭口、鼻,即有機會令病毒進入人體,造成感染。

曾醫生說:「當中需要加倍留心是否由腸病毒71型(EV71)引起,因為這種腸病毒可以令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病徵,例如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甚至四肢癱瘓等。情況嚴重時,更足以致命,故並非部分家長以為純屬簡單的出疹而已。」

由於現時仍未有任何預防疫苗或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大多只能加以舒緩病症,以及避免惡化為主,好讓患者身體自行復元。因此預防方面顯得更為重要。想避免兒童感染手足口病,日常可減少到人多擠逼、會與其他幼童有較多身體接觸的場所,包括興趣班、遊樂場、波波池等

「如察覺身旁的同學、同事及親友,懷疑有手足口病症狀或不適,應立即遠離。另小童經常玩的玩具,以及日用品等應定時洗淨。飯前、如廁後徹底洗手,這都是有助阻隔手足口病傳播的有效方法。家長一旦發現子女有手足口病徵狀,例如易疲倦無力、食欲下降、小便減少、煩躁不安、嘔吐腹脹等,應盡早求診。」曾醫生稱。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05-09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04-29
不只是心理創傷! 醫生籲:懲罰性教育恐導致兒童 生長激素 受抑制
04-30
「還珠格格」趙薇女兒近照曝光 亭亭玉立會打扮 獲媽媽悉心栽培 15歲留學瑞士
05-08
秀茂坪安達邨少女穿校服墮樓倒卧花槽 清醒送院
05-08

小朋友受鼻敏症状困擾冇精神,無睡意、快見效鼻敏藥點揀好?
2025-05-09
兒童健康|深圳8歲女童跳繩後腹部劇痛 一查 卵巢 竟扭了4圈似麻花|附常見症狀及預防方法
2025-05-09
兒童情緒|精神科醫生分享家長看 兒童情緒 3大盲點|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
2025-05-09
家居消毒|地板玩具暗藏細菌?推介家居清潔神器 兒童寵物用具適用 天然潔淨防菌更安心
2025-05-09
以為年輕/瘦就不會 高血壓 ?名醫破解 3 大迷思:「內臟脂肪」更傷心血管
2025-05-07
研究顯示:母親 肥胖 ,孩子肥胖風險增4.36倍!醫生分享5步驟 讓全家一起健康
2025-05-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