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慧】BB也有創傷記憶

2019-12-20


很多父母認為創傷壓力事件如目睹或經歷家庭暴力、家庭糾紛、忽略照顧、醫療創傷/手術或各種意外等,不會影響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及認知能力的嬰幼兒。父母們都會錯誤地認為,孩子長大後也沒有就有關壓力事件發問、描述或表達任何意見,他們都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因此不會受該事件影嚮。其實年紀小至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已經能夠感受情緒。而且嬰幼兒需要照顧者給予照顧及愛護來滿足安全感的需要,如家庭經歷創傷事件,嬰幼兒因受父母情緒的影嚮而較難建立安全感。這些創傷情緒記憶會儲存於身體及腦部,令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社交問題、行為問題及發展遲緩等。

曾接觸一對父母於初為人父母時,因雙方未能適應與互相協調當父母的角色,經常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及後夫婦經過輔導,關係有所改善,但女兒除了面對發展遲緩外,其情緒更大起大落,而且每次只要聽到父母談話,便會驚慌尖叫並要求父母立即停止對話。又有另一對父母於兒子嬰幼年時期因不懂處理孩子情緒,會於孩子哭喊時大聲喝令停止,又會將其留於房間內獨處。即使父母其後醒覺打駡只會令情況更差,並努力學習處理情緒方法,每當孩子出現情緒時,父母均耐心回應情緒及陪伴兒子,但兒子總是凡事對抗,只要稍為不合心意時便會情緒失控。

父母因為不明白孩子受創傷經歷影響而苦惱為何孩子會如此失常,又會不斷質疑是否自己雖然努力改善但仍然用錯了方法。其實正正因為嬰兒時期,孩子沒有認知能力理解所發生的事,也沒有語言能力去表達自己的不安,所以情緒記憶更容易累積及儲存而無法抒發,即使長大了也未能理解及處理自己的情緒。

不過可幸的是,孩子其實有能力透過遊戲而處理自己混亂及複雜的情緒。曾經有一位五歲女童,因出生時腦部有先天性水瘤,於一歲多時需要做手術切除。雖然父母從未提及有關手術,但女童不斷重複玩照顧生病BB的遊戲,更於其中一次用電鑽為BB頭部進行手術。當經過不斷重複透過遊戲整理感受後,女童雖然仍然會有情緒,但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及感受,令父母能夠明白及提供相應協助。

孩子的情緒總有原因,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很壞,父母可以嘗試了解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至長大後的經歷,如有需要的話應盡早尋求協助。

 

作者:陳子慧

家庭動力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註冊社工

www.familydynamics.com.hk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章:

【陳子慧】預防創傷的情緒急救 

【陳子慧】作個比孩子更堅強的父母

熱門文章

小朋友面對大場面 5個自信得體錦囊|梁紀昌
04-27
教養心得|摧毀孩子童年成長的10大禁條
04-27
硬頸 孩子抗壓力較高、表現較優秀 美國育兒專家10招教育硬頸孩子
06-16
8歲女童開燈遇爆炸命危 身體58%燒傷 皮膚焦黑脫落 醫藥費逾50萬元
04-28
香港快運 |港童於航班上跳凳致後排乘客被滾水淥傷 家長拒道歉反辱罵傷者
04-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梁振英的成長過程|梁紀昌
2025-04-30
支持 比責備更能改變子女|Connie Walk
2025-04-29
前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的成長|梁紀昌
2025-04-29
沈殿霞 的5個成功之道|梁紀昌
2025-04-28
小五女兒沉迷看小說是浪費時間?一個得着令媽媽驚喜|Sophia哲學諮商師
2025-04-27
小五女兒沉迷看小說是浪費時間?一個得着令媽媽驚喜|Sophia哲學諮商師
2025-04-27

前幾天蘇菲問我:「你知道甚麼是Tadpole嗎?」 [maxbutton id="9" ]   [maxbutton id="3" ]   「不知道」 「是蝌蚪」 「你知道甚麼是Pebble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