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學校停課已持續一段時間, 各校自二月起亦陸續推行網上實時教學, 到底兩個多月以來進展和成效如何?《親子王》 分別訪問港大同學會書院和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 了解兩所學校網上教學的做法。
港大同學會書院於二月五日起, 基本上已根據原有時間表進行網上實時課堂。 學校主要使用Google Hangouts Meet 作為實時教學平台。資訊科技行政主任楊繼文指出, 嘗試了不同網上教學平台,發現Google Hangouts Meet最容易處理,而師生亦對相關平台功能較熟悉, 有數年使用的經驗,故能輕易掌握。
推行實時教學,過程聽似輕鬆,其實學校團隊事前花了不少努力。 楊繼文指出,「正式開始停課前一個星期五, 學校已安排全體學務組老師試用平台。」 雖然現在老師應用平台已得心應手, 但授課的感覺還是跟以往很不一樣。生物科老師沈嘉欣指,「 平常教書會觀察學生表情,現在就算讓學生開啟鏡頭, 也很難同時看到所有人的表情, 故作為老師要多花心思了解他們的進度。」
擁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沈嘉欣又指出,老師也努力衝破熒幕的限制, 盡量通過不同渠道傳授知識給學生。「像是科學相關科目, 尤其是高年級的,牽涉到做實驗,使用不同的儀器和工具, 一般都只能在校內進行,但現在把實驗拍成示範影片, 可讓學生在家裏也能學會相關概念。」
校長陳馨表示, 學校的教學特色是課堂活動講求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 互動對我們而言,就是衡量學生是否有效吸收及教學效能, 所以每名學生一定要積極參與課堂和老師為他們準備的教學活動, 通過互動才能建構學習。」故如何將更多互動元素加入實時課堂裏, 成了學校進行網上實時教學的目標。
^港大同學會書院校長陳馨
由於校情各異,各校推動網上教學的起步點也會不同, 當中不乏摸着石頭過河的學校,如大埔區的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 停課首兩周,該校主要由老師上載自拍影片,供學生自學, 及後校長李小寶發現,「始終小朋友自學能力較弱, 加上自學影片單向兼沉悶,若日復日單靠自學,效果並不理想。」 所以學校自停課後第三周開始,除了繼續使用自學影片之外, 還利用Zoom進行網上實時教學。
老師進行電子教學的其中一個顧慮,當然是教學成效和流暢度, 但由於學校每科均訂立進度表,故中文科老師譚敏菁指, 課堂大致仍是可以配合原本的教學進度。此外, 老師又會特別留意學生的功課進度。 現時學校提供給學生各種不同類型的功課,包括錄音、視像、聆聽, 不過,譚敏菁亦擔心學生有否聽錄音, 故會在實時網上課堂多播放一次,並着學生再把那份功課做一次, 然後立刻提交。「不過,有時候彈性處理, 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足夠支援。」
孩子這段時間不能回校上學,自律成為很大的考驗, 李小寶希望藉着這機會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下一階段會建立資源庫,讓學生重溫和鞏固知識。「 若學生自己發覺有不清楚的概念,可自行通過網上平台自學。 當學生漸漸感到學習跟自己息息相關、察覺到自己的學習需要後, 自然會想追求進步,而學校就會投放資源作更多鼓勵。」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校長李小寶
本文錄自《親子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