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矛盾】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余國健

2020-06-04


究竟我們的困擾是來自以下哪一項?A.事情的發生  B.對事情的看法?如果大家猜B,就對了。

有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里斯 Albert Ellis發展出一套名為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指出人面對同一事件,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是因為不同人對事件有不同的詮釋。事情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個人對事件的解釋卻會令人產生可怕的情緒,例如測驗不合格,孩子可能並不覺得是問題,因為有人比自己更差,所以仍自得其樂,生活如常,但父母卻認為孩子未盡力及未達標而感到生氣及失望。

按此理論推展,親子矛盾都是來自彼此不同的詮釋所引起,要化解家長的困擾,除了制止孩子的行為問題外,不妨嘗試找出自己一些非理性觀念,透過自我對話,反思及質疑,甚至拆解這些觀念,調節想法,再重新看「孩子的問題」。以下有幾個例子給大家作參考:

1.「走路時跳來跳去,總不會正正經經地行,教而不善」

拆解: 孩子的行為看似是不服從,但試想一下,這就是一個四五歲,活力奔放的孩子,在沒有壓力下,最真摯的表現而已,並不是刻意不尊重父母,與父母作對。

2.「孩子明知是錯,就不應該做 」

拆解:其實對與錯只是父母用來看孩子行為的標準,是那麼絕對的嗎? 孩子對是非觀念沒有父母那般強,對與錯不是他們行事的唯一標準,那刻,孩子可能只是在好奇心驅使下,想冒險一下而已。

3.「孩子這麼少,就這麼難教,怎辦?」

拆解:其實孩子年幼時,大部份都是這樣,你和我也不例外,我們的父母其實也有這個想法,覺得我們頑皮,但成長之後,我們也不是太差吧!!!

4.「孩子經常對我說謊,怕會成為習慣!」

拆解:用謊言遮掩過失是人之常情,孩子亦不例外,雖然說謊一定是不對,但孩子並不是要傷害我們,孩子當刻只是怕承擔後果及捱罵,兼且會破壞關係,會不會成為習慣就看我們能否接納他們的過錯,彼此坦誠分享感受及需要,原諒孩子。

以上的拆解之道並不是要為孩子開脫,而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減低家長自身的情緒反應,從而冷靜面對問題。

 

 

作者:余國健

其他文章:

【余國健】善意溝通 (下)

【余國健】善意溝通 (中)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崩潰日記|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4-23
抗拒感 |有一種凍,叫「阿媽覺得你凍」|Psychologist Parenting
2024-04-23
「這個 才藝 要不要繼續學下去?」5個幫助家長做決定的建議
2024-04-22
你貼對標籤了嗎?|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4-04-2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