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成器?美國教育 - 不用打,但要狠下心!

2015-01-22


不打不成器?美國教育 – 不用打,但要狠下心! 在美國,嚴重的打罵孩子都屬於違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別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對孩子的監護權,孩子會被送到福利院收養,而你也可能會因虐童罪而被送進監獄。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兒園隨口說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類的話,員警也會馬上找上門來。在廣州的小巷裏常常見到的父母拿著雞毛掃打孩子的現象,在美國的公共場合是不可能見到的。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離不開“打”字。的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 教育孩子需要獎勵與懲罰手段並行,懲罰也是教育過程中讓孩子認識錯誤必須的一種手段。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父母們是用什麽手段進行懲罰教育的?

在這幾年接觸了很多美國家長和他們的教育方式,我總結了他們的懲罰方法,可以簡單歸結爲以下兩點:“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獨處”和“限時”。我這翻譯可能不夠傳神,且看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懲罰手段。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帶寬寬到好友梅麗莎家裏玩,梅麗莎有三個孩子,分別是4歲、兩歲半和一歲。兩歲半的女兒漢娜正處於第一階段的叛逆期,在美國被稱爲“TerribleTwo”(“糟糕的兩歲”),常常會大發脾氣亂扔東西,或者在爭搶玩具時咬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時候,漢娜把要過來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還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梅麗莎聞訊從廚房出來,一看漢娜咬了妹妹,二話沒說把她抱起來,把她放到樓梯上去並說:“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 漢娜在樓梯上坐著,也哇哇大哭。其實她可以自己下來繼續玩,但她並沒有那樣做,而是一直坐在那裏哭,而梅麗莎則繼續在廚房忙碌,並沒有理會大哭的漢娜。 哭了約十分鍾,漢娜終於不哭了,這時候梅麗莎才走過來,問漢娜知不知道自己什麽事做錯了,漢娜點點頭說不應該咬妹妹,梅麗莎表揚她勇於承認錯誤,然後給她講了一通道理,便把她從樓梯上抱下來親吻了一下,漢娜便又歡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鄰居家有一個10歲的男孩凱德,長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禮十分懂事,對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顧,常常牽著寬寬的手帶著寬寬玩。有時凱德想把寬寬抱起來,他會先跑過來問我是否允許他抱寬寬,征得我的同意後才去抱寬寬玩各種遊戲。 我非常喜歡凱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這麽好的。有一次去小區遊泳池遊泳,剛好凱德的父母也在,我向凱德的媽媽征詢她是如何培養凱德的,她說她對孩子向來是說一不二。 其時正好凱德在與朋友玩水,興奮起來他直接就從不允許跳水的區域往水裏插進去。凱德的媽媽看見了,提醒了他一句,結果沒幾分鍾凱德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凱德的媽媽把臉一黑,讓凱德馬上上岸來。 凱德上岸後,媽媽指著旁邊的一棵樹,要求他坐在樹下10分鍾不允許再到水裏去。凱德雖有不快,但也乖乖地坐在樹下,等10分鍾過去後,媽媽才允許他重新到水裏去,且凱德也從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在小區的兒童遊樂場常有這樣的現象,孩子們常常會玩得很高興,該到回家的時間了也不願意回家,無論家長怎樣催促也不肯離開。 美國媽媽大多不會不斷地嘮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們說:“孩子們,再玩五分鍾就回家!”通常這時孩子們會趕緊找自己喜歡的項目玩,五分鍾過後,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著回家了。 我開始覺得很驚訝想知道這些媽媽是如何做到讓孩子這麽聽話的,因爲有時我讓寬寬回家,他也會要求繼續玩而不願意離開。後來我也會跟寬寬商量說“再玩5分鍾就回家好嗎?”寬寬沒有時間觀念,通常會滿口答應。 但等5分鍾過後,他就會耍賴說“還要玩”。我想要讓孩子說話算數首先得自己說話算數,於是不管他如何哭鬧扯著他就走,即便他亂踢亂蹬哭成淚人也不理會。 結果就這樣兩三次後,以後我每次給寬寬做什麽事情限時,如洗澡玩水限時,該去睡覺限時等,他都會乖乖地在我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並從此不再用哭鬧跟我對抗了。

玩是孩子最熱愛的事,剝奪玩的權利來作爲懲罰手段,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訓。 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因爲孩子總是會跟大人對抗的,且孩子總是很會察言觀色,如果他一直哭鬧家長就心軟下來,或者嫌煩而滿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爲孩 子不理會自己的斥責而作罷,破壞了自己訂立的規則,那孩子下次遇事就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家長。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須要從嬰兒期做起。 美國很多媽媽一人撐起照顧孩子和家務事的重任,很多家庭還常常是有幾個孩子,但看起來美國媽媽似乎帶孩子比中國人更輕鬆:

把孩子往玩具房一放,便可以安心做家務;

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孩子便乖乖睡到大天亮;

把孩子往高椅上一放,孩子便乖乖自己吃飯……

有很多中國媽媽常常感嘆家裏幾代同堂五六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卻都 會累趴下,晚上需要抱著搖著睡覺,出門需要輪流抱著,吃飯需要追著餵,做作業需要陪著做……這種差別就在於孩子從小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力度是否強硬。 有一個朋友的兒子沈迷於網絡遊戲,常常一玩起來幾小時都不停歇,父母常常爲此而罵罵咧咧孩子卻當做耳邊風。有一次我到他們家作客,他的兒子對客人視若無睹,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電腦螢幕上。 他的媽媽說:“你已經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鍾不要玩了。”孩子沒吭聲。15分鍾過去後,媽媽並沒有任何說法,幾乎是把這事給忘了。

熱門文章

珍惜生命|元朗朗晴居12歲男童墮樓亡
05-01
姜濤生日|姜濤媽媽現身銅鑼灣姜糖陷瘋狂狀態 姜濤超擔心:快返去瞓
05-01
中年好聲音3冠軍大熱趙浚承 育有一子 慘受一病症折騰 於台上痛苦難當?
04-30
仁滙醫務|嬰幼兒疫苗集團傳營運異常 家長群組憂已買套餐「凍過水」 消委會勞工處關注事件
05-02
張致恒老婆憂猝死遺四子 揭自閉兒失控打爆電視掀崩潰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