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2歲男童高燒不退初判患腸胃炎 「種菌」檢出沙門氏菌 曾嘴唇變紫、大便呈綠色
2020-07-06

小朋友持續發燒,排便不成形,有機會是感染沙門氏菌﹗現在懷有第3胎的港媽Kayi 在 Facebook 專頁《購物狂媽媽與Noah • Deron》分享2歲小兒子阿Dee 不慎感染沙門氏菌,即使入院後,仍發高燒至40.2度,嘴唇發紫。幸好住院一星期後,阿Dee情況好轉,已經回家休息。
媽媽有日凌晨發現阿Dee發燒,當時已經給他服食退燒藥,都能退熱。隨後兩、三天起牀至下午,阿Dee體溫仍一直在37.5-38.3度,情況不算太嚴重,精神亦不錯。惟發病後第三天早上至下午4時,阿Dee前後大便4次,但每次大便也不成形,於是媽媽帶他到診所看醫生。
起初醫生檢查後,診斷阿Dee患腸胃炎,並處方止痾、補充水份的沖劑和退燒藥。可是回家不久阿Dee體溫升至39.3度或以上,爸爸便帶他到醫院求診再要求留院檢查。經驗血後算正常,但身體水份不足和發燒指數高,也是初判為腸胃炎。翌日醫院再為他做詳細檢查,從「種菌」得出是患沙門氏菌。阿Dee病情反反覆覆,早上服用退燒藥後都能退燒,但黃昏開始就開始一直不退燒,晚上甚至高達40.2度。他身體一直發抖,嘴唇變紫及大便呈綠色。醫生則表明,沙門氏菌有機會發燒溫度會較高,而且沒有那麼快治癒好。
隨後阿Dee情況開始有好轉,大便次數亦有減少的跡象,顏色更由綠色變啡色。可是禍不單行,在住院期間,阿Dee身上有紅疹,於是醫生把血種菌後再發現了肺炎支原體。肺炎支原體有機會轉化成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和紅疹,嚴重的有機會引致肺炎。通常是由飛沫傳播,潛伏期可長達2至3週,幸好醫生及早發現,立刻替阿Dee另加抗生素治療。最後住院一個星期後,他終於能回家,當時仍有小量紅疹,但不用兩天已全退。
Kayi 後來發現有朋友的孩子最近也得沙門氏菌,有些需要住院,有些則不用。她曾經在病房跟其他家長聊天後,得知小朋友們多數是吃蛋、蛋類製成品或芝士,而感染沙門氏菌。雖然阿Dee生病前沒有吃生冷食物,但也有機會是到處捉摸後,孩子再將手放入口而受到感染。
腸胃炎四大常見問題
Ohpama 曾訪問兒科專科醫生張傑﹛解答兒童腸胃炎常見問題,其表示一般腸胃炎感染途徑大多數是因食物引起,亦有機會是感染性問題,例如是由傷風感冒菌引起,透過飛沬傳染。若果不去特別處理沙門氏菌,細菌會長時間潛藏於身體裏,容易引起併發症。
1. 腸胃炎必定會嘔吐嗎?
小朋友最常見有三個病徵,第一就是嘔吐;第二是肚瀉,與肚子不舒服;有些更會發燒。「患腸胃炎未會出現必所有病徵,要視乎引起的源頭是甚麼,有些小朋友會嘔得比較嚴重卻沒有怎樣肚瀉;有些卻相反,肚瀉得很厲害,所以最好由醫生判斷。」張醫生指出,兒童感染腸胃炎並不一定與其他小朋友有相同的病徵。
2. 夏天會較容易感染腸胃炎嗎?
腸胃炎是屬於傳染性疾病,至於哪時是高峰期,這要視乎那段時間容易引起腸胃病的病源在於哪。張醫生舉出例子說明,「在夏天時間,兒童較容易會吃『錯』東西,或是食物不乾淨而引起腸胃炎;在秋冬季節,可能卻是因為感染一些傷風感冒,或是過濾性病毒引起腸胃炎。」
3. 腸胃炎在甚麼情況下需要送院治療?
腸胃炎一般能透過自身免疫力控制病情,惟在某些緊急情況下,需要盡快求醫,甚至入院作檢查。張醫生說明,「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帶小朋友求醫,醫生會確診病患是否屬於單純性的腸胃炎。因為有時兒童嘔吐,未必是腸胃炎引致,有機會是其他腸道疾病,例如,腸道阻塞、腸扭結等。」
假設小朋友真的患上腸胃炎,家長可以先在家裏自行處理。「除了小食多餐,多喝水以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外,還可以服用簡單的藥物,控制病情。例如服用止嘔藥或止屙藥;若果發現藥物不能有效控制,或小朋友出現其他病徵,如出現疲勞、發現小便量減少、脫水,就需要盡快入院處理。」
駐院醫生除了依靠病徵判斷,還會進行化驗。例如觀察兒童大便有沒有菌。「在夏天季節時分,兒童腸胃炎有機會是由傳染性細菌感染,例如大家常聽見的沙門氏菌,醫生會視乎情況處方藥物殺菌。有些情況若果不去特別處理,細菌會長時間潛藏於身體裏,容易引起併發症。」
4. 腸胃炎能夠百分百預防嗎?
張醫生指出,「要預防腸胃炎,最簡單是從食物衛生開始。年紀較小的小朋友衛生情況未必很好,父母要留意小朋友的手部清潔;而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在外出用飯的時候,要較小心注意,盡量在衛生環境較好的餐廳、或自備食物。至於是因傷風感冒引致的腸胃炎,就未必能夠完全預防,但至少在高峰期時,除了注意自己衛生外,也戴上口罩,減少給他人傳染的風險。」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