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兩個孩子,同一對父母所生,同一環境下成長,學習態度卻相距十萬八千里。
考試快到,大家姐嚷着要我替她問書。一本本沉甸甸的歷史書放在我面前,我負責問,她負責答。我想:問書前要先溫書,才懂問甚麼,然而要把她的書看一遍,豈不是要花掉整個晚上?那麼小弟弟的考試由誰協助?正猶豫之際,眼前的小弟弟悠然自得地行來行去,時而看雜誌,時而玩模型車。
默書、測驗甚至考試,他向來不着緊,仍未進化到會自己主動溫習。初小時,大部份時間要我帶着他,如今升上高小了,我認為必須讓他學會負責任,畢竟是孩子讀書,不是媽媽讀書啊!
「今晚我答應了幫家姐溫書,沒有太多時間了,你想自己溫書,還是我和你一起溫?」我這樣問,就是給他自由去決定,同時將責任歸還給他。讓他自主決定是否找我幫忙,總好過我送上門。「你幫家姐嗎?我也要你幫啊!」如我所料,他即時要我幫他溫書。無競爭就變成了奉旨,有競爭才會進步。同樣失去才知寶貴,才懂得珍惜。
「但家姐一早邀請我,我已答應她了,現在最多只能給你半小時,多一點也不行。」一切不再是唾手可得,他的態度由被動變為主動,雖然態度未算熱情,但總算是起步。「你想溫習就自己拿書來吧,我很忙,半小時很快便過去,就算溫不完我也不能繼續了。」以前他抱怨溫書時間太長,半小時是他屁股能貼着座椅的極限,最怕我要他多留一會。現在我反客為主,讓他意識到媽媽的時間寶貴,不再是隨時候命,要自己把握機會。
半小時很快過去,然而他學到的,比我過去捉着他學一小時來得有效。
作者: 張笑容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