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身兼做老師】停課不停學—反思的抗疫力

2020-07-31


編按:新冠疫情影響下,香港學生要停課留家防疫,甚至因為再爆發而要提早放暑假,小學考試匆忙地完成。相信有不少學校為確保學生達到該年級學習水平,而安排暑假補課,但事而願違,家長又只可以靠自己去做孩子的老師。以下是一名家長在早前停課期間的文章分享,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做法,在暑假期間計劃孩子學習進度。

停課不停學,好聽唔好做,小一生阿哲的「自學」模式踏入第五周,作為雙職家長,與其被校方牽着走,每個星期日等校方出未來七日的教學材料和功課表,我不如「自救」,自己好好計畫阿哲餘下停課的日子。

若要我當全科老師兼班主任,我會怎樣做?

1.先花時間了解下學期課程

就算小一得中英數常四科,了解課程是有難度的,因為是來自不同的系老師,為停課編出很不同的網上教學;有些科目會順教,有些會跳教;功課只限收發,其實老師無改。

停課期間,除了數學科,校方出的功課基本不依照課本和作業,中英兩科各有四份簡短的網上工作紙,上周開始有常識短片和工作紙。

停課五周,老師的網上教材開始有改善,我曾向校方了解4月尾前的課程安排,答案不了了之,我大膽假設︰停課何時了?校方都對追趕重要進度但有限度的網上教學,也束手無策。家長只能見步行見,但各方真的少做少錯,唔做唔錯?

2. 求人不同求己

之前幾周我暫時讓阿哲先「不教也會懂」去應付功課(見上文〈好聽唔好做〉),但停課久了,不能打天才波,否則也很難打好根基。

所以,每當星期日收到功課表,若課程與課本有關,我會先備課,星期一、二、三會與阿哲先學習,再完成重點作業,星期四才開始做學校的網上工作紙,用作溫習,這樣阿哲學習更得心應手。今周起,備課要加入常識。

學校表明各科須「自學完成」,即暗示復課後不再教,卻會考—若學生掌握不了相對複雜的課堂內容,究竟會否重教,仍然是個謎?!

中英一甩掉,可能影響日後認字、造句(如擬聲詞、部首、Prepositions),若數學追不上就麻煩,銜接會成問題(如兩位加減法到進退位)。中英文科不深,阿哲暫時在閱讀和理解上不成問題,但數學要理題再計數,他顯得不耐煩,看來我要慢慢教,他快不了。

3. 不求抄寫,只求識寫識串

小一網上工作紙大多是google form選擇題,阿哲很歡喜,因為不用做他害怕的——抄寫。
以前為了完成當日的寫生字功課,他一筆一畫,我就邊擦邊催,我倆都對抄寫形成了抗拒心態。然而,停課期間,運用小手肌的機會一定減少了,到復課要執筆寫字時,他又會叫苦連天。

認字要識寫(串),既然阿哲的中英在家自學跟上了,寫生字,我放手一搏,讓他自己寫,星期六日再考他生字。壓力少了,寫得變得端正了,默寫串字的信心反而多了。

4. 不訂時間表,只求限時專注

以往面對功課和測考默,家長每晚要密集式同子女檢查功課加溫習;停課終日在家,家長又怕孩子變得百無聊賴,訂時間表可行嗎﹖

每個小朋友的能專注的時間都不一樣,初小生一般專注力只有15至30分鐘,阿哲更短;首兩周我semi home office時,要求他在我面前坐定定、做功課,根本他受不了。但當我復工後,放工前他自行把功課斬件完成,多份工作紙、寫字和閱讀理解也不用1小時已完成了——事實也證明,他想有自主性,也做到自律性。

於是,我只訂下逢一、二晚有兩小時的媽咪課,星期三則爹D課,阿哲可以自由選中英數常上課組合,每當他分心,我就叫停改教另一科,如不想即時完成作業,就讓他翌日再交——媽咪爹D課確保他自學的主動權,我和老公也了解他的學習進度。

上星期班主任用心良苦打來追功課,我向她交代了自己對課程的想法,也解釋了阿哲的進度,她的態度亦包容多了。

疫病請不走,功課硬要來,當家長和老師的角色反過來︰
老師要求家長跟着去教,
家長要求孩子照着去做,
大人還要孩子有獨立自學能力,
但是對孩子呢?
——這令我想起《完美小孩》。
經此一「疫」,我作為家長,多了的是對香港教育的反思。

圖文獲 RE: Make A Wish 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前世情人︳4個女兒之父分享湊女心得 養育女兒15件事爸爸須知
2024-03-29
研究︳家長咪亂對子女講大話 影響思考判斷 減低對人信任程度
2024-03-29
教養應該平平淡淡?|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3-28
尋找偉大的故事|梁紀昌
2024-03-27
認識自己的 優點 是一輩子的功課|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3-26
四大常見 教養方式 3種有機會帶來負面效果|何基佑
2024-03-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