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態】「知識詛咒」的陷阱│馮漢賢

2020-08-10


擁有充分的本科知識是成為老師的基本條件。然而,只有本科知識是不足夠的,因為懂知識不等於懂傳授知識。這是老師為何在獲得本科學位後,還須接受師訓,以學習更多教學方法的原因。除了本科知識和教學方法的掌握,還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就是教師的教學心態。本篇將跟大家分享一個可能會嚴重窒礙教學果效的心態:「知識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史丹福大學學者伊麗莎白.牛頓(Elizabeth Newton)曾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研究。她將參與實驗的人士分為「敲擊者」和「聆聽者」,敲擊者負責把數首耳熟能詳的曲目(如《祝你生日快樂》)的節奏通過敲打桌面呈現出來;而聆聽者則要通過聆聽這些節奏,猜出歌曲名稱。

大家認為要從敲打桌子發出的節奏來找出歌曲《祝你生日快樂》容易嗎?大家又認為要平均測試多少次才有一次被猜對呢?這實驗的發現令人感到意外,敲擊者的預期與實際情況竟出現十分大的出入。他們認為聆聽者應很易猜對,預期平均兩次曲目敲打,就會有一次被猜對;但最後的結果是平均四十次才有一次被猜對。

究竟是甚麼原因造成這麼大的差異呢?「知識詛咒」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甚麼是「知識詛咒」?簡單來說,它是指出當人們了解某件事後,他們就會很自然認為事情就是這麼簡單,而難以想像不知道它的時候會是甚麼樣子、有甚麼感覺。套用在上述的實驗,即是由於敲擊者早已知道敲打的曲目,所以在敲打時,便會無意把節奏與他們在腦子裏的歌曲聯繫起來,而認為要猜對曲目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然而,站在聆聽者的角度,要從一埋沒有音調的敲打聲中猜歌,實在是十分困難的。

「知識詛咒」給老師和家長的警惕是,不要把自己所知道的,當作學生和子女也能輕易理解,多從他們的角度去想,或許僅僅是這心態的轉變,已能大大提升教學成效和親子溝通了。

 

作者:馮漢賢

中學經濟科科主任,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卓越企業與理財教育教師獎獲獎者。

電郵:greyfung@hotmail.com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Chat GPT學習英文 4個方法學好時態Tense 免費練習/例子︱Spencer Sir
06-11
教育網站|大量幼稚園數學工作紙免費下載 專訓練邏輯思維
01-17
在家STEM | 15個網站資源與小朋友在家進行小實驗
05-08
大劉仔 劉鳴煒 係追星族? 晒女兒合照滲出少女味 父女齊為Taylor Swift變瘋狂
06-10
父親節︱出生時腦缺氧失行動力 好爸爸毅然辭職全天候照顧5歲兒
06-16

【親子伴讀好時光】讀繪本營造快樂家庭:《鱷魚愛上長頸鹿4 —勇敢的一家人》︱慈慧幼苗
2024-06-12
Chat GPT學習英文 4個方法學好時態Tense 免費練習/例子︱Spencer Sir
2024-06-11
星聲講故事2024|商戰救國企業家 鄭觀應
2024-06-11
中學英文|拆解IELTS Reading卷3大伏位
2024-06-04
中文科︳中文作文引例陳腔濫調 5個主題新意致勝引例參考︳張欣欣
2024-05-31
小朋友做功課慢吞吞/無耐性/唔專心 3大方法提升小朋友做功課表現︳兒童心理
2024-05-3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