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專家分享 啟發小朋友數碼創意

2020-09-10


廿一世紀這個科技時代,運算思維成為小朋友的必備技能之一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因此每年舉辦「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鼓勵小朋友運用數碼創意和編程知識,以製作程式解決日常生活難題。想幫小朋友做好準備,迎接廿一世紀日新月異的科技挑戰,不如看看專家及過來人分享心得,爸媽又可以多了解運算思維——提升小朋友解難能力,不只對學習有幫助,更可幫助他們積極面對困難。

 

生活中找尋設計靈感

編程不只是埋首電腦前,更與生活息息相關,小朋友要活學活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才是運算思維的最終目標。作為「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的資源學校之一,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在校內推行數碼創意教育。胡國柱副校長分享:「老師會引導小朋友留意平日校園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看看可否將所學技巧應用出來,再透過編程着手解決。」

找到題材,下一步就是把構思實現出來。「小朋友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大人角度可能不切實際,但可以先讚賞他們的創造力,再討論坊間是否有類似的程式設計,有的話該如何進一步改善;如果沒有,自己又有沒有能力從零做起。」胡副校長建議以引導代替指正,始終小朋友年紀尚輕,需要有耐性逐步完善構思。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胡國柱副校長表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題材可以成為參賽作品,只要留心觀察便可找到。


▲(從左至右)羅熙桐和文爾行分別奪得2019及2018年「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App Inventor)」冠軍。問到比賽時遇到哪些挑戰,羅同學表示對於帶領師弟參賽感到壓力,至於文同學則說評判提問最棘手。幸好二人能在賽前調節心態,加上充分練習和準備,最終在云云參賽者中脫穎而出。

讚小朋友努力勝聰明

要發展小朋友運算思維,除了老師,爸媽的角色同樣重要。心靈階梯培訓總監余國健表示社會發展迅速,很多技術在不久將來會陸續被淘汰,比起灌輸課本知識,更要培養小朋友自學解難的態度,例如給他們放空時間,讓小朋友有空間探索身邊事物,培養好奇心。

另外多讚賞也是個好方法,不過余總監說不是簡單一句「好叻」就夠。「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做過一項實驗,讓小朋友自行選擇不同難度的題目作答,結果發現,被稱聰明的小朋友想維持滿分成績,所以多數捨難取易。相反讚努力的小朋友傾向挑戰難題,覺得可以憑努力不斷進步。」他指爸媽應重視小朋友成長多於成就,令他們勇於接受挑戰。


▲作為一位爸爸,心靈階梯培訓總監余國健說其實小朋友有能力自行解決問題,爸媽不需要急着給指導或意見,不如用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找答案。

上台展示創意自信

始終小朋友生活經驗較少,要激發設計構思,社企創想聯萌創辦人徐羅國彥提出「Find the gap, fill the gap」的方法:「懂得發掘問題,就會找到很多創意。例如有小朋友發現野生動物經常翻倒回收桶覓食開蓋式設計又有機會令遊人弄髒雙手,因此啟發他們將人臉識別和自動開關技術應用到回收桶上。」她表示創意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訓練強化,鼓勵小朋友多發問、思考和嘗試。

有了創新構思,小朋友亦要懂得面向大眾,把想法清晰表達出來。想在CoolThink@JC「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中令評判留下深刻印象,徐羅國彥有以下貼士:「演說時焦點應放在作品獨特之處,並建議用影片、圖畫、相片甚至立體模型等輔助解說。另外,上台緊張是人之常情,可以多綵排幾次建立信心,而熱情是感染評判的最好方法。」


▲社企創想聯萌創辦人徐羅國彥分享,曾經遇過一位小朋友在台上介紹作品時,模型突然散開,不過他沒有被打亂,繼續充滿自信地演說,觀眾亦受熱情感染,獲得全場掌聲。

要有「坐埋一條船」精神

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想法,如何在編程活動中與他人溝通和合作,是重要的學習課題。資深跨媒體傳媒人梁繼璋以汽車為例,解釋團隊協作精神:「問到想成為汽車哪個零件,相信很多人會選擇最顯眼的車身和輪胎,不過遇到意外時也會首當其衝。至於錶板和引擎雖然功用很大,但藏身在車身中,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

梁繼璋續說,其實每個零件同樣重要,其中一個出錯,汽車便不能暢順運行,正如團隊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績。「領導者(team leader)要引領正確方向,並鼓勵隊員更投入參與,不能一味督促而忽略他們的能力。作為隊員(team player)則要信任領導者,跟隨其步伐和方向,不要事事對着幹,發揮團隊精神。」


▲資深跨媒體傳媒人梁繼璋指扒龍舟是另一個好例子:「不論坐在哪個位置,只要有人坐歪,就有翻船的危險。想龍舟穩定前進,講究的是團隊配合。」

了解更多: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2020 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專頁

熱門文章

螢幕時間超過一小時 衰過唔讀書!日本專家花十年研究:玩手機恐致發育停滯
05-08
2025年「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頒獎禮 「閱讀—我的旅遊小伙伴」 以書為伴暢遊世界
05-08
沉迷手機︳孩過多 螢幕時間 或抑制小手肌發育 即了解不同年齡的使用螢幕指引 3個方法減少孩子沉迷手機
04-17
為圓血癌兒子心願求「特權買Switch 2」 遭任天堂拒絕 媽媽怒轟:無人情味
05-13
袁詠儀高壓管治 令兒子逼出情緒病 向老竇投訴換一個媽咪:太自我中心
05-11

在家STEM | 15個網站資源與小朋友在家進行小實驗 | STEAM教育
2025-04-16
投委會以時下熱話推廣理財 理財動畫系列走入中小學校園
2025-03-26
Stem教育︱比卡超的10萬伏特到底有多強?
2024-12-12
STEM |7個 STEM 遊戲網站+電話app 邊玩邊學習
2024-11-12
大熊貓 咁多隻點分? 海洋公園教「 熊貓辨認大法 」 要靠2個身體部位!
2024-11-06
邊學邊玩|在家玩科學其實好簡單 骷髏骨手學習大氣壓力|工程師媽媽學堂
2024-10-3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