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小生命】流產父母的支援足夠嗎?

2020-09-22


立法會於七月通過延長產假至十四周,同時擴大流產女性可獲產假的懷孕周數,使措施除了惠及一眾準媽媽,同時亦關顧到一些不幸流產的父母。雖然政府近年已提供相應政策協助流產父母,但社會仍有聲音希望加強關顧流產胎父母的需要。

現時,醫學界一般以二十四周作為胎兒能否存活的分界綫,理由是不足二十四周的胎兒存活率較低,故不視之為「生命」。

香港同樣以二十四周作為界綫,而二十四周的定義與不幸流產的胎兒能否安葬息息相關。根據《生死登記條例》,醫生只可為二十四周後夭折的孩子,簽發「嬰兒非活產證明書」,也只有獲發證明書或死因裁判官命令的流產胎,才可埋葬。沒有證明書的流產胎,在符合有關法例及公共衞生等條件的可行情況下,醫管局會讓父母領回;未被領回的則會被視作「醫療廢物」,與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或被送往堆填區。

去年首設公立墓園提供安身所

不過,上述情況近年逐漸改變。去年,政府批准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於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設立「寧馨園」,免費為不足二十四周的流產胎兒提供安息之地。

同年,政府在粉嶺和合石靈灰安置所第五期,提供三百個安葬位置,連同東區哥連臣角、沙田石門和北區沙嶺骨灰安置所等即將啟用的流產胎安放設施,合共提供約一千三百個安放位置。

至於火化服務,食物環境衞生署已於葵涌火葬場附近,設置供流產胎專用的火化設施,同時提供可撒放流產胎骨灰的花園、悼念活動室,以及電子悼念屏幕。

以上措施終讓不足二十四周的流產胎入土為安,然而,對不少父母來說,孩子離去對他們的打擊卻並非就此結束,一些問題仍有待解決。

不足24周流產婦 法例保障較少

首先,不少父母相信,從胎兒有心跳開始就是一個生命,希望政府能就二十四周的界綫作出調整。另一方面,流產可對孕婦身體做成極大傷害,可能需要頗長時間調養身體,不過目前香港法例規定,只有懷孕滿二十四周後流產的婦女,才可享有十四星期的產假,不足二十四周者,如有適當的醫生證明書,可作病假計算。

然而,本港曾有媽媽因流產後大量出血需留院治療而請病假,卻被上司指摘她放假太久,並要求她繼續上班,而事主其後因情緒受困和不斷出血需再施手術,因此請了一周病假,惟事後卻被公司勸她辭職。

應對方向:調整24周的劃綫

事實上,二十四周的分界綫並非必然。在美國,流產一般定義為懷孕二十周之前失去嬰兒,二十周之後失去的嬰兒則被視為死胎;澳洲法例亦規定必須安葬二十周以上嬰孩,而二十周以下流產胎雖無出生及死亡證明,也可按父母意願選擇安葬與否。可見即使二十四周是醫學共識,在政策層面亦可有不同準則。

在台灣,法律規定懷孕三個月以上流產者,可給予產假四星期;懷孕兩個月或以下流產者,則給予產假五至七天。政府或可作參考,為流產者提供具彈性的產假安排,以整頓身心。

前綫醫護不理解流產夫婦需要

剛失去孩子的父母十分脆弱,情緒需要特別照顧,這時,前綫醫護便擔當重要角色。但據傳媒報道,有流產媽媽在流產當日,因一名護士不小心稱流產胎兒為「公仔」,令剛經歷女兒離開不到幾個小時的她當場崩潰。

雖然事後該名護士前來道歉,並解釋「公仔」為行內術語,但她坦言無法在剛引產後接受他人對女兒生命的不敬。

香港中文大學曾進行研究,發現雖然九成醫護人員和六成的夫婦都知道會有流產後抑鬱,但醫護人員卻大大低估流產為父母帶來的傷痛。有學者亦指出,流產的孕婦在手術後一般會轉送婦科病房,但由於婦科的護士不及產科的護士了解生產,故未必能夠明白流產夫婦的感受。

應對方向:加強前綫培訓 引入人性化設備

目前醫管局在產科為十八周以上的離世胎兒父母設立哀傷輔導小組,提供情緒支援和輔導,但有關服務沒有涵蓋所有流產孕婦,有關注團體曾建議政府把哀傷輔導小組的對象伸延至十八周以下的婦科。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曾推出「流產哀傷情緒支援」專業培訓課程,為上百位醫護及輔導人員提供相關培訓,包括如何在準媽媽面前稱呼已離世的嬰兒、如何協助夫婦處理嬰孩的遺體等。在資源許可下,政府可考慮為前綫醫護加強相關培訓。

每位期待小生命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出生,若胎兒不幸流產,難免身心受創。社會有需要支持有此經歷的雙親,例如提供更全面的心理輔導支援、病人互助小組和補救性的福利服務等,政府亦應適時檢討政策,考慮是否作出調整,以助有需要的父母早日放低傷痛。

作者:智經研究中心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熱門文章

BB要抱住先肯瞓覺點算好? 把握黃金時間 7招建獨立睡眠習慣
06-05
0至6歲理想生長速度表 幼兒半年至沒有增重/長高 或是生長遲緩︱幼兒成長
03-04
媽媽分享︳ Trouble 2 的確好麻煩又難湊 女兒大了全部麻煩竟變甜蜜回憶
02-11
改名|新生嬰兒改名的4大禁忌
11-14
BB來臨了 ! 10幅向大眾宣布喜訊的幽默 相片
05-18

第二胎備孕方法 與第一胎不同? 婦產科醫生+中醫師講解第二胎注意事項 營養師分享備孕主要營養素
2024-04-25
20多歲年輕夫妻 婚後2年一直造人失敗 檢查後揭老公一習慣出事︱ 不育
2024-04-22
懷孕初期|孕期體重控制及營養飲食安排 營養師推薦一日三餐食譜 6個懷孕初期飲食小貼士
2024-01-02
唔怕改壞名 |2023年 最受歡迎英文名字 出爐 有男B名字蟬聯多年冠軍 父母選擇受流行文化影響
2023-12-21
養兒防老 |不生育會令人一生遺憾? 成為父母幸福感會下降? 外國研究:不一定
2023-12-12
紅斑狼瘡 或引小產/早產 醫生:百分之七至八機會遺傳嬰兒|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嘉恩
2023-12-1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