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過分糾正反依賴父母要陪玩 9大貼士助孩子自己「深度玩」

2020-09-22


外國有名家長在擬定小朋友一日的時間表時,按專家建議,在完成功課後設有一段自由活動時間。不過孩子可以去玩耍時,他們總是哀求玩手機,因不知道有甚麼可以做。當家長跟孩子指,家中有各樣玩具,可以來消磨時間。孩子們卻以「沒有好玩的玩具」、「要父母陪玩」來回答,家長感到很頭痛,因這段時間是唯一可做自己的工作,更費解他們為何不可自己玩。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牀心理學 Dr. Laura Markham 在《Psychology Today》發文表示,孩子天生懂得自己玩,只是被大人過分糾正,而慢慢喪失這能力。試回想孩子在小時候,任意拿取玩具來咬、拍打地板等,父母往往會急於「示範」玩法,取去他們探索的機會。

當小朋友活在自己的世界玩,父母又會出言去「教導」正確玩法。他們長期在一個糾正、打壓的環境成長,自己不懂得自己玩。Dr. Laura Markham 指出,孩子小時候不會自己玩,長大後會不懂得獨處。若他們自小懂得自己玩,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注、堅強、想像力豐富,有創造力。

他們可從遊戲中學習、探索、以及能學控制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不單止較獨立,情緒處理能力亦較別人出色。Dr. Laura Markham 藉此分享9大貼士予父母,去令孩子「深度玩」。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 Dr. Laura Markham

1.尊重孩子的玩法

有研究指,孩子能沉醉於自己的空間愈久,他們愈能投入玩遊戲。大前題是沒有人限制某一玩具是怎樣玩,並任由他們運用想像力,建立並新的玩法。

此時父母應尊重孩子怎樣玩,讓他們盡情角色扮演等,為腦部提供新刺激,建立自我感。小朋友也會投入在遊戲中,愈玩愈精神。

2. 打造清晰時間表和空間

小朋友最好是按時間表做事,有助他們知道將要發生事,減輕焦慮。例如,每天早餐後,孩子是可玩遊戲,他們便會期待這段時間,更快地投入遊戲。

同時間為孩子設下安全的遊戲空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小宇宙去玩。家長別過份擔心,因綁手綁腳的行為,是很阻礙他們玩耍。

3. 先滿足孩子

可是孩子總希望有父母陪伴,是難以一下子讓他們自己玩。此時可先滿足孩子的要求,陪他們玩一段時間,讓他們感到父母是關心自己。其後孩子不會因想得到父母的注意力,而不斷扭計要「陪玩」,他們慢慢獨自玩耍也沒問題。

4. 帶孩子要逐步來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父母一句「你去自己玩啦」,他們是很抗拒。因為他們會有種被人遺棄的感覺,所以一定會拉着父母去玩。家長在開始時先用10分鐘專心欣賞孩子玩,過程中要有回應及正面的讚賞,這與上述「先滿足孩子」相似。

不同的是當孩子感擁有父母專注力,你可以提出短暫的離開,起初是5分鐘、10分鐘等。此時他們會慢慢自己投入在遊戲中,忘記要父母「陪玩」的心態。

5. 盡量不打擾孩子

要孩子「深度玩」,家長應盡量不打擾他們。一旦受到別人或物件的騷擾,是會分散他們的專注力,遊戲也需要從頭開始。因此家長應避免同一時間開電視,減少他被打斷,可以合玩得更久。

6. 安排玩具出場次序

美國托雷多大學研究指出,過多的玩具,會令小朋友的專注力降低。家長可跟小朋友一起整理玩具,將它們分為不同批次,一半先收入箱子,另一半則留在原地玩。每隔一段日子,家長再調轉兩批的玩具,增加新鮮感,更能創造不同的玩法。

7. 選擇可「深度玩」玩具

家長宜減少選擇有過多規限的遊戲,宜給孩子玩穿積木、玩偶、黏土、玩顏料等。這些玩具的特性是沒有特別的規則,可含多種玩法,小朋友容易「深度玩」,玩得更久。

8. 慢慢「煲」自己玩能力

未必每位小朋友一開始也接受「深度玩」,父母可以慢慢發崛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大家可透過不經意的佈置,不同玩具的組合,例如:在糖果旁放有黏土、積木等,任由他們去玩。在過程中,小朋友可憑想像力發現新的玩法,不自覺會玩起來。

9. 最重要是有耐性

要小朋友懂得「深度玩」,確實是不容易。父母需要要有耐性,重覆以上多種方法,這是沒有捷徑。為了小朋友長大能更獨立,是要時間好好培養。

資料來源:《Psychology Today》

熱門文章

BB要抱住先肯瞓覺點算好? 把握黃金時間 7招建獨立睡眠習慣
06-05
0至6歲理想生長速度表 幼兒半年至沒有增重/長高 或是生長遲緩︱幼兒成長
03-04
媽媽分享︳ Trouble 2 的確好麻煩又難湊 女兒大了全部麻煩竟變甜蜜回憶
02-11
改名|新生嬰兒改名的4大禁忌
11-14
BB來臨了 ! 10幅向大眾宣布喜訊的幽默 相片
05-18

K1-3 幼兒 搭飛機一喊就播YouTube? 這樣真的好嗎?|Spencer sir
2024-03-11
三歲孩子的 責任感 |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4-02-28
媽媽分享︳ Trouble 2 的確好麻煩又難湊 女兒大了全部麻煩竟變甜蜜回憶
2024-02-11
媽媽分享: 照顧小朋友 經常患得患失 呢刻覺得自己湊得好 轉頭又覺唔識湊
2024-01-27
面對 三歲 的NO!NO!NO!|琪琪心理師在美國的育兒生活筆記
2023-12-15
為母則強|25個能治癒媽媽心靈的瞬間|牛媽彭小蹦
2023-12-0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