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同理心】表達情感:子非魚,卻知魚之樂

2020-10-30


人的情感表達源於對所接觸人事物的自然生理反應。情感一旦產生,會喚起呼吸、血管、腸胃、內分泌等各方面的生理反應,並通過皮膚電壓、血壓、心跳、腺體分泌等生理指標自發地表現出來。它們大部分屬於無條件反射。這些生理反應一方面使人能夠在事前形成必要的生理、行為和精神方面的預備狀態,同時使人能在過程中正確地引導生理、行為和精神活動,繼而在事後對各種事態關係的變動情況作出正確的結論,並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下一個同類事物的出現,形成必要的預備狀態。如此的生理反應是最原始的情感表達方式。

體驗感受

然而,每個人的感受其實是難以言喻的,故要旁人去理解自己,或自己去理解旁人的感受,是殊不容易的,而要欠缺人生經驗的年輕人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則是難上加難了。

我們許多事情的反應和感受其實多來自過去的經驗,故可從日常生活、經歷,協助青少年學習豐富內心感受。例如從朋友的紛爭中,明白害怕、憤怒、衝動、難過、內疚等情緒;亦可透過參與比賽,感受緊張、戰競、渴望、矛盾的狀態;亦因親人的離世,明白悲傷、思念、珍惜等情感;甚或於旅行中,了解開心及興奮等心情。當我們從不同情況中體會不同感受,也較容易聯想到他人的類似遭遇會有何感受。

「子非魚」的同理心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重點在於我們能否察覺及明白自己與別人的情緒,並作出適切的反應,而能夠適當地表達情感是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石。引導青少年學習如何理解別人的看法和反應;體驗別人的感受即同理心,均為學習表達情感的重點。當然,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分析情緒和感受,但篇幅所限,今天集中討論同理心。

眾所周知,莊子與惠施有過一場「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類有一種天賦——可以嘗試在對方的角度想像對方的感受,哪怕是人,或是魚,因此莊子才會說在濠水旁看到魚而知道牠們快樂,而惠施則明顯沒有作出類似的嘗試。我們先別爭議莊子是否真的知道魚的快樂,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可以和莊子一樣,嘗試察覺他人、動物的處境、感受。這在某程度上,是我們可以有同理心的條件。

一九二○年心理學家鐵欽納(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首度引用Empathy(同理心)一詞,即一種將自己置於他人位置,換位思考,願意嘗試身同感受地理解別人在其處境內所經歷的感受。同理心跟同情心不一樣,同情心並沒有身同感受的元素在內。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億萬富豪校友的 成功之道 |梁紀昌
2024-04-17
保良局推「 幼小校長與家長同行」系列講座 專家:孩子從小建立正面價值觀 助增強抗逆力
2024-04-15
當 青春期 撞上更年期,如何共舞荷爾蒙變奏曲?|尚瑞君
2024-04-15
「都沒人想跟我玩!」 孩子 人際關係 失落怎麼辦?|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4-14
育兒漫畫|懂得傾聽和不會傾聽的父母,養出的孩子性格差天共地|牛媽彭小蹦
2024-04-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