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難根治?】全新外用藥貼減輕副作用
2020-11-02

根據全球不同地區的專注力不足與過度活躍症(ADHD)發病率研究,大約有百分之五人口患上ADHD。科學家一直疑惑,究竟有甚麼因素令ADHD穩定地存在於社會?
人類學家發現,智人(Homo Sapiens)並不是唯一的人種。大約二十萬年前,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生活。智人大約十萬年前出現於非洲,只局限於非洲東部生活。八萬年前智人遷離東非,進入阿拉伯半島,但未能進入歐洲,與尼安德塔人競逐歐亞大陸。智人四萬至五萬年前,由於基因突變,出現「冒險基因」DRD4,他們 有DRD4的智力,喜歡刺激的事物,勇於嘗試,突破環境的限制。當時的人類發現一些植物可以種植、一些牲畜可以飼養、一些動物可被馴服成為勞力。當智力於農業社會再發展,其後當出現剩餘的生產力時,便可進一步保護家園、開拓疆土。智人與尼安德塔爭奪歐亞大陸資源,大約一萬五千年前,所有尼安德塔人被殲滅,智人最終成為地球的主人,遷徙到世界各地。
藥療副作用低
了解人類學的發展,可發現ADHD患者大多擁有「冒險基因」,喜歡探索新事物,尋求刺激,因此,很多患有ADHD的小朋友會沉迷官能刺激的電子遊戲,無心向學,他們需要及早接受治療,以提升專注力,但既然ADHD自古以來都存在,患者如何提升專注力?
科學家努力研發藥物,以助ADHD病童提升專注力。 甲酯(Methylphenidate)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使用,可治療六歲以上ADHD患者,七成患者服用後,專注力明顯提升,但仍有家長擔心其食欲不振及失眠等副作用,其實只要醫生小心處方合適分量,副作用便可避免。
現時,美國已有科學家研發了甲酯的外用藥貼,能夠進一步大大減輕副作用,希望可盡快引入香港,幫助ADHD患者。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