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孩子經常被否定反而更不合作

2020-11-03


當我們於生活上留意孩子時,有沒有發現自己常常留意到孩子有甚麼「問題」而非有甚麼「優點」呢?當父母的視角傾向「問題」時,我們不其然就會容易把「唔好」(不要)掛在口邊,常常叫孩子不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令到孩子經常受到否定;又或是在孩子做得好時,還是會被認為做得不夠多。不少天生比較好動的孩子就因為其好動行為,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家中也會經常面對這個問題;也有些時候是父母不自覺地因為希望孩子改進而常常否定孩子於生活上的行為。長期受到否定的孩子會發生甚麼事呢?

有些時候因為生活與學習需要,我們會向孩子指出錯處,但如果孩子常常聽到自己做錯甚麼,有甚麼做得未夠好,有些孩子會對否定麻木起來,形成放棄心態,就好像剛才例子中的偉賢一樣,因為即使沒有錯也會被認為做得不夠好,做得好也不會得到肯定,結果有時媽媽的提醒或建議是有用的他都不會做。

另一方面,也有些孩子太經常被否定,而形成了反叛的對抗心態,在表面上看來就會呈現出常常不合作的情況。面對被自己的親人否定,孩子其實也會有自己的感受,這些感受可以是失落、灰心,也可以是憤怒。有些人會問為甚麼專注力不好、活躍的孩子較容易有對抗行為呢?當然可以與基因及孩子的衝動性有關,但同時也與孩子常常被否定與相關的負面感受有關。

 

好像上一部分我們提到的難以得到正面關注,固然也會在常被否定的孩子身上發生,同時在常被否定的孩子眼中,他們就是「大人」一直說做得不好的角色,小朋友又怎會有動力與「大人」合作呢?年幼的孩子很少能把自己被否定的感受說出來,也不會太理解自己為甚麼不與父母合作;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有些可以把這種感受說出,曾有青春期的孩子對我說過「媽媽說我做得不好,她好像也不知道我有努力,我就做得再差一點,她就會明白甚麼是真正的不好了」,說出了自己被否定而變得反叛的心態。

既然生活上難避免否定孩子又很擔心會失去親子平衡可以怎麼辦呢?近年在外國就興起了一個很值得參考的概念─親子情感銀行(emotional bank account / emotional piggy bank),這個概念原先由Dr. Stephen Covey提出用於關係管理上,而John Gottman就於這個概念上提倡了 5:1 的黃金比例。

我們可以想像以存錢的概念為親子關係作正面存款,如正面互動與傾談、遊戲時間、對孩子生活點滴的讚賞、欣賞孩子微小的正面轉變等,這些存款有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和與父母間的互信關係;每存款了5次代表了你有1次提款的機會。而提款包括了對孩子的否定、指出孩子於生活上的錯處、怪責孩子等等,在生活上我們會有不少時候避不過要提款,如孩子不起床、食飯很慢、父母因管教疲勞而動氣等,因此存款是更為重要,要每天都做,長遠就可以在正面管教與處理孩子問題之間取得平衡。

親子關係 Balance Sheet

正面親子存款 提款
陪伴時間 於生活上催促孩子 (如:食飯、做功課、去街)
正面回應孩子的分享 不小心對孩子的語氣差了
對孩子生活小行為(如:收拾玩具、獨自看書)的讚賞(每次讚賞都是一次存款) 更正孩子的行為
遊戲時間  
傾談(一日三次)  
一起看卡通片  
睡前故事/傾談  

✽正向小提示:存款不一定要是大事,可以從生活的小事累積;每五次存款才可提款一次。

長期使用不恰當方法處理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不合作也可以與不恰當的處理方法有關,例如現時平板電腦大行其道,還有不少可以啟發兒童認知能力的遊戲與卡通片,很多孩子還未學好說完整句子已經學會開平板電腦找他們想找的東西。近年來多了不少診症問題是與不恰當的方法處理孩子行為有關,例如孩子沒有卡通看就不吃飯,當做行為分析時發現原來孩子年紀少少不吃飯時家中傭人就給他看卡通,有卡通看時就會乖乖吃飯了,但當再長大一點想孩子自己吃飯,孩子一是看着卡通不動,一是沒有卡通不吃,家中成人幾乎每晚都會因這個問題爭論一番,最後才發現原來一直用錯了方法引導孩子吃飯。

使用不恰當的方法處理孩子行為還有不少的生活例子,例如孩子沒有耐性坐定溫習,卻被要求要坐得愈長時間愈好、孩子一哭就把原本的規則放棄、又或是好像心宜的情況─孩子在學校門口哭就可以回到家中不上學,這些方法都有共通點,就是與孩子的需要背道而馳和使孩子的行為變得更難處理。使用不恰當的方法處理孩子行為一般是基於對孩子行為不理解與未找到其他處理方法有關,我們在書中第三步「讓孩子幸福:孩子情緒篇」會討論更多方法理解孩子不合作與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也會在第二步「問題行為正向拆解」了解更多處理孩子行為的技巧。

當我們發現處理孩子行為的方法令孩子的行為變得更難處理,又或是令孩子情緒化的情況加劇,就有可能是代表該方法對你的孩子來說並不恰當。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需要與特性,別人試過有用的方法也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孩子的。

孩子自身的困難—不聽話是因不能而非不為也

當留意到孩子不合作時,我們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合作的情況會否和他自身的困難與不足有關呢?在心宜的例子中,有個很令父母矛盾的問題,她在日常生活也有不少不合作的時候,於是在她不願上學時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孩子今次又因為甚麼不合作呢?而沒有想到孩子可能是有一些困難她處理不到。

也許我們從孩子的角度想想,如果可以配合到身邊成年人的要求而令大家都覺得自己是乖孩子,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孩子的不合作如不願與不熟悉的人交談、於等待時發脾氣、害怕時完全不回答他人問題等,不少時候也包含了自身的困難,如情緒處理困難、怕生、耐性不足等等。當我們留意到孩子不合作,特別是年紀較少的孩子,我們也可以注意一下孩子有沒有甚麼情緒上與能力上的困難呢?

 

作者:黃詠詩

內容來源:《不動氣也可教出好孩子──家長必讀的正向育兒課》(萬里機構)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超級媽媽」的蛻變 如何建立孩子的 安全感 ?|楊名殷博士
2024-04-24
崩潰日記|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4-23
抗拒感 |有一種凍,叫「阿媽覺得你凍」|Psychologist Parenting
2024-04-23
「這個 才藝 要不要繼續學下去?」5個幫助家長做決定的建議
2024-04-22
你貼對標籤了嗎?|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4-04-2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