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相處】家長分飾多角 輔導心理學家:回到家中應回歸父母角色

2020-11-25


不少雙職家長經常要一人分飾多角,在公司是員工,在家庭則是丈夫或妻子,同時亦是別人的孩子或父母。疫情下,家長更兼任「家庭教師」,每天忙於抗疫之餘,還要不斷轉換身分,難免感到吃力,到底家長如何適應這種新常態?輔導心理學家吳加垚提醒家長,回到家中便應放下外間的身分,回歸父母的角色,享受跟子女相處的時間。

節目主持鍾傑良問如何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子間的相處並不在乎時間長短,而在乎相處方式,這便是所謂的『優質時間』。父母和子女可尋求共識,例如每周訂立固定的親子時間,一起看電影、玩遊戲或說故事等。假設看電影,每次由不同的家庭成員選擇,電影結束後,一起分享當中的得着和感受,從而提升彼此的了解。」吳加垚提到部分家長習慣一心多用,或在聆聽子女分享時,同時使用手機或看報章等,孩子會因而感到被忽略,因此,她建議家長先放下手上的工作,細心聆聽子女的需要,同時嘗試鼓勵他們多表達個人想法和情緒。

心理學大致分為四類,分別是輔導、臨牀、教育、工業及組織心理學。節目主持何玉芬博士問,逆境和疫情令不少人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輔導心理學如何強化身心靈健康?吳加垚承認,過去一年香港人面對不少轉變和未知,尤其是求學和求職階段的年輕人,更是承受莫大壓力。她認為,輔導心理學強調個人價值,通過引導受助者找出個人優點從而發揮潛能:「抑鬱和焦慮在香港十分普遍,港人偏向隱藏情感,即使面對至親的家人朋友,也不輕易表達內心世界。然而,適當地抒發個人情緒是必須的,假如我們不懂得表達自己,身邊人則無法為你分憂。」

吳加垚明白經常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並不容易,她建議將正向思維想像成錢罌,一點一滴地累積,培養儲蓄正向思維的好習慣。「睡覺前可以進行呼吸訓練,或是寫下感恩的事情,不論有否宗教信仰,只要懷着感恩的心,即使在細微的事情上,也可找到喜悅。」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逢周六晚上播出的《教學有心人》節目。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恭喜 發奮 」|梁紀昌
03-08
小學決定你的人生基礎 請好好珍惜時間|梁紀昌
03-06
兒子被診斷患 自閉症 極心痛 每日尋找各種療法令人疲累 不如學懂接受令自己釋懷
02-24
兒童情緒|如何減輕 搬家 時為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
09-20
教育孩子|孩子打人後的正確處理|何基佑
06-29

教養應該平平淡淡?|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4-03-28
尋找偉大的故事|梁紀昌
2024-03-27
認識自己的 優點 是一輩子的功課|希塔媽咪療日常
2024-03-26
四大常見 教養方式 3種有機會帶來負面效果|何基佑
2024-03-26
面對挑戰時驚慌失措?9句話從小培養孩子適應力及 抗逆力
2024-03-24
育兒漫畫|有一種不行,叫做你媽覺得你不行|牛媽彭小蹦
2024-03-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