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爸同行】我/我的丈夫曾被父親遺棄,會難成好爸爸嗎?(下篇)|招雋寧
2020-12-11

你/你身邊的那位不懂做爸爸?或許是因為他的爸爸也不懂做,甚至遠走高飛。學者認為這些爸爸需要特別的支援。
英國臨床心理學者Emma Dandy與研究團隊在2020年發表論文,與5位童年就失去父親的英國爸爸進行深度訪談。
這些曾被遺棄的男人,成為爸爸後仍然帶著許多羞恥、自我價值低落。長期寄養使他們害怕別人的評價,難以信任他人,只敢靠自己,自然會把憂慮和問題藏起來。儘管現實裡他們較難獲得幫忙,但在他們的父職旅途上,卻特別需要別人的支援。
怎樣與曾被遺棄的爸爸同行?
學者分析,曾被父親遺棄的男士自身的童年,與他們今天如何做爸爸,兩件事有清晰的關連。協助他們重新檢視自身的童年,是極具意義的事。
學者鼓勵幫助者要在不帶批判下,讓這些爸爸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遇到心靈的創傷,就需要心理治療專業,如園藝治療、敘事治療等,相信有助這一類童年有特別經歷的爸爸。
學者建議採納「爸爸同行(Peer-group)」的方式,協助他們生活裡找到合適的模範(role model),以及從提升父職的技巧入手,都有助突破他們沒經歷正面父職的困局。
受訪爸爸在深入訪談裡提到,在親子關係裡感到被接納,對他們的意義至為關鍵。那麼專業的治療師亦可研發新式治療,安排爸爸在親子共玩的處境下,協助爸爸重建受到接納和肯定的經驗。
爸爸不能單打獨鬥,太太與一眾爸打的支持不可少。
作者:招雋寧
「維護家庭基金 . 招雋寧」
Facebook專頁:1000個新手老豆(好爸爸中心)
其他文章:
【爸爸.療癒力量】英國研究揭曾被父親遺棄的男人 學做爸爸的苦與樂(上篇)|招雋寧
【全職爸的二三事】全職爸爸會面對甚麼挑戰? 原來老婆說「你無食OO」是極重要|招雋寧
參考文章:Dandy, E, Kinbbs, J., & Gilbey, F. (2020). ‘Mad, sad and bad’ to ‘dad’: Care-experienced men’s experiences of fatherhood. Adoption & Fostering, 44(3), 285-300. doi:10.1177/030857592094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