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須知】兒科醫生逐一拆解 6大流感疑問 | 慈慧幼苗

2020-12-24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接近一年,多個地區疲情仍然嚴峻;另一方面,每年12月至翌年5月是感染流感的高峰期,本港現時已踏入流感高峰期。流感有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有醫學界專家甚至擔心有人同時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流感,所以大家絕對不容忽視流感。不想「中招」感染流感,便要了解更多關於流感的正確知識,以下由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解答6條相關問題,當中你又知多少?

問題1:流感、普通感冒及新冠肺炎有甚麼分別?

病徵方面,甲或乙型流行性感冒與一般由過濾性病毒感染的感冒有所不同。流行性感冒的患者一般會持續發高燒,並同時出現如肌肉痛、關節痛、頭痛、頭暈、嘔吐、肚瀉、咳嗽及流鼻水等病徵,一般病徵較感冒嚴重,患者需要服用特敏福藥物來治療,約五至七日才有好轉。併發症方面,流行性感冒的併發症比較嚴重,例如肌肉發炎、心肌炎、肺炎,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腦炎,當中若出現急性壞死性腦炎的話,死亡率更高達六至七成。

普通感冒的病徵一般較輕微,例如咳嗽、流鼻水,或輕微發燒,患者服用一般治療感冒的藥物便可,一般兩、三日情況已有好轉。

新冠肺炎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上吸呼道感染的病徵,咳嗽、流鼻水、發燒、腸胃炎,甚至失去味覺或嗅覺,但值得留意的是,有些患者完全沒有病徵;治療方面,一般以支援性治療以及抗病毒的治療方法;除引致嚴重肺炎之外,新冠肺炎可引致心血管、皮膚、腎臟及神經系統問題及併發症,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問題2:如患者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會有甚麼嚴重後果?

現時醫學上對於同時感染新冠肺炎和流感的認知仍有待考究,但在科學層面上,會增加病毒的傳播風險、患者自身病毒的擴散及併發症,所以不可忽視當中的嚴重性。

問題3:最近韓國和台灣出現疑似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個案,家長應否仍帶子女接種疫苗?

韓國和台灣已澄清以上死亡個案與接種流感疫苗沒有直接關係,而香港入口的五、六十萬支流感疫苗亦不是以上地區採用的批次,而且暫時沒有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或死亡的個案,所以至今接種流感疫苗亦是安全的。建議家長要及早讓子女接種疫苗,因為接種疫苗後要兩個星期才產生效力。

問題4:即使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有機會受到感染?

雖然流感疫苗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護效用,但可以減低病徵的嚴重性和出現併發症,所以建議市民接種疫苗,六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接種流感疫苗,九歲以下及從沒接種過流感疫苗的小朋友需要接種兩針,接種第一針後相隔四星期再接種第二針。如果不是首次接種流感疫苗,則只接種一次便可。

問題5:噴鼻式流感疫苗是否適合所有人注射?

香港在數年前已經使用噴鼻式流感疫苗;但要注意,噴鼻式流感疫苗只適用於二至四十九歲人士,患有哮喘或氣管感敏的幼兒亦不適合使用,因為有機會引致哮喘發作,以及可能出現輕微的流感病徵,所以家長宜了解子女的病歷及諮詢醫生意見。

問題6:怎樣預防流感?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做適量運動,以增強抵抗力。個人衞生方面,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包好紙巾才掉入垃圾桶內;當出現呼吸道病徵時,要戴上口罩及盡快求醫;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即使《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是否生效,最好都要配戴口罩;進食前、如廁後、咳嗽和打噴嚏後要徹底用梘液清潔雙手,加上一些公共物件,例如扶手電梯、公共交通的扶手、電梯掣、圖書館內的圖書、遊樂場設施及波波池等都佈滿細菌,所以接觸這些公共物件後同樣要徹底清潔雙手;常備一支消毒清潔洗手液,以便有需要時可以清潔雙手。

至於坊間流傳只要經常保持喉嚨濕潤有助預防流感是沒有科學及醫學根據,要預防流感,最重要是接種疫苗、增強抵抗力、做好個人及環境衞生才最重要和最有效。

以上資料由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提供

 

作者:慈慧幼苗

圖片來源:星島圖片庫

其他閱讀:

【營養師推介】5種提神醒腦元素|慈慧幼苗

【視力健康】我的眼睛如何,我孩子的眼睛就如何?|慈慧幼苗

熱門文章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04-29
把1種飲品當水喝 女子 胰臟癌 指數超標40倍 戒除1個月竟不藥而癒
04-30
女性健康|40歲是健康分水嶺 婦科醫生公開「40+女性的黃金健康公式」
03-14
68歲爾冬陞氣質女友罕曝光  眉清目秀撞樣亞洲天后  9歲女一舉動極可愛俘虜劉青雲
04-30
香港快運 |港男搭飛機遭滾水淥手 上網公審頑童行為 涉事童母澄清:大話連篇+惡意剪輯 準備發律師信
04-30

把1種飲品當水喝 女子 胰臟癌 指數超標40倍 戒除1個月竟不藥而癒
2025-04-30
不只是心理創傷! 醫生籲:懲罰性教育恐導致兒童 生長激素 受抑制
2025-04-30
Oh!爸媽最愛品牌大獎2024 ∣ 居家必備解腸胃之苦:活得易益生菌 抑制腸道害菌 提升免疫力
2025-04-30
肝癌 | 年輕夫妻雙雙罹 肝癌 竟是排骨湯加1款調味料惹禍 醫生:含劇毒致癌物
2025-04-29
唔想 濕氣 纏身?中醫提醒避免9樣壞習慣
2025-04-28
港大醫學院開發全球首個 甲狀腺癌 診斷AI模型 準確率超九成 診前準備時間減半
2025-04-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