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
量詞由小學開始學,更是考試必考題目。不過,最近就有家長質疑量詞是否受「普教中」影響,部分寫法是北方用語,但惹來雙方家長爭議。其實該家長所指的量詞,相信大家也學過,就是「一尾魚」,但家長認為廣東話中,魚的量詞應是「一條」。《頭條網》向中文科主任了解,到底有何分別。
在網上群組「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中,有家長貼上數學科的習作,指出有錦鯉16尾、神仙魚27尾、金魚47尾,問小朋友錦鯉和金魚有多少尾。不過家長甚為反感,指出「要寫書面語是無問題,但不是普通話的書面語。廣東話是完整的語言,能講的都能寫」,還質疑「去街市買魚不會講買幾多尾」,而是用一條。
但有家長反駁,「魚的量詞是一尾,多年來也是這樣教」,亦有指「80後,小學也是學(用一)尾」。還有家長討論,到底雞蛋應用「一隻」還是「一顆」。
雙方一輪舌戰,但亦有人指,即使內地講普通話也是用「一條」。在內地網站百度搜尋,原來有不少內地網民都有同一個疑問,有人笑稱「普通话一条,装文化一尾」。
本網訪問北角蘇浙公學中文科主任陳匡正,陳老師表示,其實兩者只是書面語及口語的分別,不用太敏感。但她不認同說得出的字,就可以用在文章中,「很多字都可以寫出來,好像一扇門,口語一度門也可以寫出來」,但不代表可以這樣用在書面。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